天河浩荡,泓量泱茫[1]。噬吞星宿,驰曜流光。咨管涔之极峻,凌旸谷之扶桑[2]。裂苍穹之覆帱,倾银汉之沛滂。东接恒岳,南眺吕梁[3]。峙拔三晋,踞踏八荒。
于是汾水出焉,灵沼宁武[4]。澄湛滥觞,琅玕瑛琭。叠巘似弓,奇峰如簇。晃漾天池,喧豗飞瀑[5]。岚霏迷于朝暾,霞影染于薄暮。繁星垂于清波,皓月隐于幽谷。香麝则奔匿密林,乌鹳则翔集神浒。鹖鸡则鸣唱腾扑,文豹则敛息静伫[6]。澹澹涟漪,濛濛霡霂。涣涣清流,莹莹珠露。望绵袤之澨涯,尽清嘉之草木。
于是迤逦蜿蟮,南向奔淘。出芦芽之竦峭,环天柱之苕峣[7]。穿行宫于宁化,润遗址于古交[8]。汇融岚派,吞吐坝潮,惊涛崩泄,迅澓增浇[9]。两涘褐黄愈盛,诸湄青碧渐凋。浊浪砯崖而长,渌波漱岸而消。泥沙翻搅,遁怯恇之鳖蚌;沟壑纵横;囚悍戾之螭蛟[10]。楼船绝渡,箫鼓沉寥[11]。秋风瑟瑟,寒水迢迢。
于是迂北折南。穿径太原。川容重湛,流态复安。十步一亭,百步一园。九桥卧若,双塔岿然[12]。劲槐古柏,江畔青蹊阴翳;宝马香车,河滨驰道连绵。街衢交错,乔灌相环。高阁拔地,广厦擎天。光泽璀璨,壁则琉璃金玉;体势崔嵬,形则仑奂方圆。街市熙攘,裙衫斑斓。荣昌甲于三晋,繁盛极于千年。
昔者晋惠寡诚,借粮秦穆,艏艉相连,绛雍通渡[13]。刘彻雄才,社祀后土,饮宴中流,遗诗江浦[14]。更有传汉开唐,龙兴凤舞[15]。锦绣峰峦,辉煌京府[16]。神庆联堞,希元修堌[17]。柳则夹岸万株,桃则罗滩百亩[18]。冽石泉寒,雁丘蝶舞[19]。
然而灾患累至,旱涝频出[20]。或涸泽赤地,黍稷竭枯,饿殍遍野,流民长哭;或决堤冲塞,生灵荼毒,破败残壁,伶仃遗孤。天道不测,苍生何辜。
是知斫林采矿,不免舟曲之灾[21];伐木雕桩,难救楼兰之祸[22]。李冰修堰,赫然百世之功[23]。赵炅淹城,着然千载之过[24]。是以通沟渠,润阡陌。潴潦潢,溉稼穑[25]。汲沁引河,清淤浚塞[26]。共五水以济汾,散亿金以还澈[27]。长此治安,无加灾厄。
于是过尧都,经舜邑[28]。纳洞涡,吞文峪[29]。逾大云之浮屠,访姑射之神女[30]。会冯夷于河津,逢宓妃于巩义[31]。寒暑不息,沧桑不易。浩浩汤汤,奔流东去。
说明:
本文全篇800字整,按中华新韵,每段一韵,平仄分明。按汾河流经顺序,首段先歌颂天河和汾河源头管涔山,隐喻“汾河之水天上来”,并交代了管涔山地理位置。
第二段主要描写汾河源头,通过对山峰、天池、飞瀑、雾气、云霞、夜色、动物等景物描写,衬托源头环境的优美和水的清澈。
第三段主要写汾河上游,交代上流流经的区域,并描写了两个水库的景色,凸显水土流失、河水变浊的问题,与首段相对应。
第四段主要描写并赞颂了太原城繁华的景色
第五段追怀历史,记叙了晋惠公借粮、汉武帝作《秋风辞》、李渊建唐、崔神庆跨水连堞、陈尧佐修堤、元好问《雁丘词》等典故。
第六段转折,主要抒发对汾河流域历史上天灾人祸的感慨和同情。
第七段借舟曲泥石流和楼兰古国消失两个例子陈述过渡开发的危害,进一步赞颂山西兴修水利、五水济汾的举措。
最后一段简要描写了汾河中下游景色,以汾河融入黄河、洛水一并“奔流到海不复回”收尾,与开篇描写的“汾河之水天上来”相呼应。
注释:(依然中华新韵)
[1]天河:即银河。
[2]管涔:汾河源头管涔山。旸谷、扶桑:传说旸谷有扶桑树,是太阳升起之处。
[3]恒岳、吕梁:恒山和吕梁山。
[4]灵沼:池沼美称,这里指宁武县汾河源头池壁上刻着“汾源灵沼”。
[5]天池:管涔山上的马营海天池。
[6]指汾河源头景区的原麝、黑鹳、褐马鸡、金钱豹四种珍稀动物。
[7]芦芽、天柱:即芦芽山和天柱山。
[8]行宫:隋文帝曾在宁化古城建立隋阳宫。遗址:指古交旧石器遗址群。
[9]岚派:即支流岚河。坝潮:指汾河水库。
[10]螭蛟:指形状像蛟龙的汾河二库水道。
[11]楼船、箫鼓:出自刘彻《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萧鼓鸣兮发棹歌”。
[12]九桥:指太原市区柴村、北中环、胜利、漪汾、迎泽、南内环、长风、南中环、祥云9座大桥。双塔:指太原永祚寺双塔。
[13]公元前 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求援,秦穆公发动“泛舟之役”,运送粮食的船队从秦雍都经渭河、汾河直抵晋绛都。
[14]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汾阳县祭祀后土,泛舟汾河,触景生情,写下《秋风辞》。
[15]太原古代被称为龙城。西汉初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前受封代王,以太原为国都。李渊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并以太原的古称作为国号。
[16]太原的东西两山葱茏苍翠,遍布古柏劲槐被称为“锦绣岭”,太原也被称为“锦绣太原城”,在历史上曾为九朝古都。
[17]唐武则天年间,并州长史崔神庆“跨水联堞”,修建了横跨汾河,连结东、西二城的中城。宋代天圣年间,陈尧佐(字希元)任并州知州,修筑了一道五里长的河堤。
[18]崔神庆沿河环湖种植数了万株柳树,形成“柳溪”美景;民国初年,太原富户党氏,购买了汾河岸边一片百余亩的荒滩,营造出“桃园”美景。
[19]冽石:太原八景之一的冽石寒泉。雁丘:金元好问葬雁之处。
[20]随着汾河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山西地区旱涝灾害频发。清朝末年,因为旱灾影响山西人口数从1600多万下降到1000多万,三分之一的百姓在大灾中饿毙或逃亡。解放前一百多年里,汾河发生洪灾二十余次,平均五年一次。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汾河还曾经三次被人为的用来水淹晋阳。
[21]2010年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造成1765人遇难或失踪,是我国泥石流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
[22]楼兰古国随着生态破坏,逐渐沙化消失,楼兰人雕刻了许多“男根树桩”,祈求生殖崇拜来保佑其子孙繁衍下去。
[23]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基础。
[24]公元 980年,赵炅(赵光义)在火烧晋阳的第二年,决开汾河,冲灌晋阳古城废墟,将晋阳彻底摧毁。
[25]指汾河现代的灌区建设工程和水库修建工程。
[26]20世纪末,为解决汾河水源供水不足问题,山西先后兴建了引黄入晋工程和引沁入汾工程。
[27]2015年,山西省制定珍惜节约水、建好大水网、用足黄河水、修复水生态、确保水安全“五水济汾”治水方略,计划总体多方投资1300亿元,将汾河流域建设成为三晋大地的生态长廊、宜居长廊和富民长廊。
[28]尧、舜、禹曾在汾河流经的临汾、运城等地建都。
[29]洞涡,潇河;文峪:文峪河。两河是汾河最大的支流。
[30]浮屠:指临汾大云寺金顶琉璃宝塔。姑射:《庄子》记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31]冯夷:黄河河神;宓妃:洛水之神。汾河在河津注入黄河,洛水在巩义汇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