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泰元剖判「1」,万殊肇兴「2」,舆图星罗「3」,列邦纷跱「4」。北亘九河交葛,南带大江旁溢「5」,岂不闻三晋赡腴之汾水乎「6」?斯足以扬搉而陈辞矣「7」。
盖三晋者,循其四表,次分野为昴毕;案其封壤,稽乾度而坎宫「8」。诸夏蕃昌,若蒙汜之炳炳;庶品陶甄,比旸谷之烔烔「9」。然汾水跨其隙也,踞二山之环野,引一水之飞淙「10」。东接吕梁之麓,西襄太行之陉「11」。晋城生肘腋之切,河津扼咽喉之中。陆海交会,倾箪瓢之茂育;濑砾犹敌,养穑稼之繁秾「12」。察六合之含章,仰前圣之徽范,有帝皇之苑,为王霸之闳「13」。谅汾水之资也,踵三五之末流,绍兆基之绝业,开百代之郅隆「14」。
爰有溯洄管涔,盘蹑夹鞍,枕倚雷鸣,连属潇岚「15」。按图索骥,汾汾千里,上依峦势,下走潺湲「16」。涉彼隩区,湍激幅裂,吞石钉钉,横雾斜烟「17」;观其平隰,皋淌蔓然,旋漪铚铚,清冽澄澹「18」。
周览胜概,代晦明而迭呈;毕集卓荦,蹈四时而俱延「19」。唯序天端,蕊芽初绽,睹枝眼之方寤;冰凘沣沛,拂玉珠之堕函「20」。碧虚净兮化丹青,或振绛绡其里;惠风畅兮接天居,若怀霄汉于间「21」。或至朱律,汇流疾汩,腾晞晖之叆叇;洪涛演迤,冲逆波之回川「22」。光怪而曜云霓兮,佥阖目而普洽;朝宗而归鲸浪兮,殆乘槎而搦帆「23」。逮及三秋,缟霭晨露,芳树更连攒萃;金飙暮钟,鹭凫相竞蹁跹「24」。玉轮匿而赠爽兮,惊寒蛩而鸣商;湫湄渥而润溽兮,通修坰而沉潭「25」。辰于玄英,朔断人踪,蹀躞而泽雉宿;絮隐物遗,拢羽而浦鸥眠「26」。滋膏雨而丰蔚兮,素蝶舞而出尘;濯沃瀛而泛洒兮,琼瑶霁而阒然「27」。夫瑰容翘秀者,有谢客之馆,为苏子之庵「28」。
至于遐坂萦一曲之堤,平衍嵌八裔之汀「29」。怳怳如入渊之昏朦,迫触云之亶翔。骋骛兮如堪岩之潜虬,冯虚兮若嶕峣之帝江「30」。揽连崖之岳岳,抱幽壑之苍苍「31」。陟以临寨,俯巨浸而涵虚;呼以叩岩,凌叠嶂而哢吭「32」。夫仰赖之汾水,拂迥野之煦风,降濡化之灵雨,弥淑郁之邓林,被翠微之高冈「33」。此奇丽者,岂有夸侈以揄扬「34」?
然则物华上善,民私至行「35」。兰村疏浚,霍泉分水,龙子舛错,石鼓神泓「36」。文峪二库,辟旱涝于灾年;晋祠郭庄,假灌蓄而阜盈「37」。陶朱余绪,承千户而无匮;乔常事业,续百企而升恒「38」。采金沙而银砾,晖丽灼灼;杂申椒与菌桂,厚实亭亭「39」。鳍鳞甲鳖,长唼喋以游泳;稻稷麦菽,岁善收而殷充「40」。由是有汾酒焉,择蜀黍,沥玉英,武成攸荐之甘醴,傅翁于嗟之汾清「41」。可行市井之肆,亦登国宴之厅「42」。而能诉衷肠,倾填膺「43」。申明亭畔,纳汾水之霂霖;杏花村里,偕三晋之荣兴「44」。
窐寥罔测,运风物之绝俗;恢宏何拟,着佳处之韶美,此大观之猗伟哉「45」!然水之德素,士之良贵「46」。顺势而持五常,应心而定三昧「47」。嘉兹懿范,勉其夷粹「48」。于是百代播迁而志,名辈颉颃;比岁束躬而行,英才攘袂「49」。其河东之赀,汾水之遗「50」。辞人以摛藻,黎庶以优馈「51」。长率斯民,垂休光而照后世;永安斯土,历春秋而祐昌瑞「52」!
【注释】
【1】1泰元:天之别称。《史记·孝武本纪》:“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
2剖判:开辟;分开。《韩非子·解老》:“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具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2】1万殊: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淮南子·本经训》:“包裹风俗,斟酌万殊。”
2肇兴:初起;始兴。
【3】舆图:疆域;土地。《新元史·世祖纪》:“舆图之广,历古所无。”
【4】跱:对峙
【5】1九河: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认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也泛指黄河。《尚书·禹贡》:“九河既道。”2交葛:纠缠不清。明·王廷相·《慎言·作圣》:“随波徇俗,私智害正者,纯疵交葛,吾不知其裨於道也。”3大江:长江。4旁溢:向四面八方流去。清·龚自珍·《识某大令集尾》:“聪明旁溢,姑读佛书,以炫博览。”
【6】赡腴:富饶肥沃
【7】扬搉:略举大要;扼要论述。《汉书·叙传》:“扬搉古今。”
【8】1四表:四方极远之地,亦泛指天下。《书·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2次:顺序。3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三晋对应昴位毕位。4封壤:疆域;疆界。南朝·齐·谢朓·《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 5稽:计算。6乾度:即《周易乾凿度》,中国西汉末纬书《易纬》中的一篇,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宇宙生成论。7坎宫:九宫之一。古代术数家指居北的方位。于时为冬,于五行为水,于地为冀州,即三晋。
【9】1蕃昌:蕃衍昌盛。《左传·闵公元年》:“《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2蒙汜:日出之地。《淮南子·览冥训》:“邅回蒙汜之渚。”高诱注:“蒙汜,日所出之地。”3炳炳:光彩照耀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宛宛黄龙,兴德而升,采色玄耀,炳炳辉煌。” 4庶品:众物,万物。《孔子家语·五仪解》:“所谓圣者,德合於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 5陶甄:陶冶、教化。《文选·张华》:“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 6旸谷:古称日出之处7烔烔:热气蒸腾貌。《诗·大雅·云汉》“旱既太甚,蕴隆虫虫” 唐德明释文:“虫虫……《韩诗》作‘烔’,音徒冬反。”
【10】飞淙:飞泉。宋·刘克庄·《题龙眠十八尊者》诗:“应真一一若旧识,或踞怪石临飞淙。”
【11】1襄:冲上。郦道元《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陉:犹指太行八陉。《述征记》:“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是山凡中断皆曰陉。”
【12】1箪瓢: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亦借指食物。2茂育:努力育养。《易·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高亨注:“茂读为懋,勉也,努力也。”3濑砾:激流和石子。4敌:抵挡。此处指石子抵挡激流的冲刷。5繁秾:繁盛。6南朝·梁·萧子显·《代美女篇》:“繁穠既为李,照水亦成莲。”
【13】1含章:包藏美质。《周易·坤卦》:“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2前圣:古代圣贤。《楚辞·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徽范:美好的风范。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王正仲云:‘……徽范贻来者,成功念昔欤。’”4闳:闳门;皇门;古代天子、诸侯等宫殿的左门。
【14】1谅:料想,认为。《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庆团圆》:“自谅前事年远,无人推剥。”2资:资助;供给。《韩非子•说疑》:“资之以币帛。”3踵:继承。《灵枢·玉牌》:“明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4三五:三皇五帝。5末流:馀绪,遗业。《汉书·司马迁传》:“惟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6绍:继承。《诗·周颂·访落》:“绍庭上下。”7兆基:开国;创业。汉·扬雄·《赵充国颂》:“茫茫上天,降祚有汉;兆基开业,人神攸赞。”8绝业:有非凡成就的事业或学业。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七五:“绝业名山幸早成,更何方法遣今生?”。9郅隆;昌盛,兴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文王改制,爰周郅隆,大行越成。”
【15】1爰:于是。《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管涔:汾水发源地管涔山。3盘:盘曲,回绕4蹑:登。左思《咏史》:“世胄蹑高,英俊沉下僚。” 5鞍: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6枕倚:凭倚,依托。唐·元稹·《相和歌辞·董逃行》:“ 董逃董逃人莫喜,胜负翻环相枕倚。” 7雷鸣:汾水发源地管涔山中的雷鸣寺泉。8连属:连接;连续。《史记·孝武本纪》:“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所给,连属于道。” 9潇岚:汾水径流潇河、岚河。
【16】1按图索骥: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易于获得。2潺湲:水流动的样子。《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沧翠,秋水日潺湲。”
【17】1隩区:深险之地。《文选·班固》:“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吕延济注:“隩,犹深险也。” 2幅裂:如布幅的撕裂。汉·应劭·《<风俗通>序》:“今王室大坏,九州幅裂。”此处为水流分割大地。3钉钉:敲击金属声,此处指大水声。
【18】1平隰:低平的湿地。《管子·形势》:“平原之隰,奚有於高。” 戴望校正:“‘平原之隰’当作‘平隰之封’。” 2皋:水边的高地。3蔓然:像蔓草一样地不断扩展。4铚铚:割禾声,此处指小水冲刷声。5澄澹:水深广貌。《文选·郭璞》:“澄澹汪洸,瀇滉囦泫。”李善注:“皆水深广之貌。”
【19】1胜概:非常好的风景或环境。2晦明:指黑夜和白昼。《后汉书·赵咨传》:“﹝通人达士﹞以存亡为晦明,死生为朝夕。” 3卓荦:卓越,突出。班固《两都赋》:“卓荦诸夏,兼其所有。” 4蹈:遵循。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 5延:引长。
【20】1序:次第,顺序。2天端:春。《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汉·何休注:“故上繫天端。”徐彦疏:“天端,即春也。”陈立义疏:“春为天之始,繫王於春,故为上繫天端。”3冰凘:解冻时流动的寒冰。宋·苏辙·《游城西集庆园》诗:“冰澌片断水光浮,柳线和柔风力软。”4沣沛:雨盛貌。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瑟》:“一奏之,有云从西北起;再奏之,暴风亟至,大雨沣沛。”
【21】1碧虚:篮天。南朝·梁吴均·《咏云》:“飘飘上碧虚,蔼蔼隐青林。” 2绛绡:生丝织成的薄纱、细绢。晋·郭璞·《游仙诗》之十:“振发晞翠霞,解褐被绛绡。” 3天居:天地神灵的居处。明·方孝孺·《郊祀颂》:“乘舆徐来,及门而趋。执圭屏息,仰觌天居。”
【22】1朱律:夏季。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方今白藏绍序,朱律谢期。天高而林野疏,候肃而江山静。”2汩:水流的样子3晞晖:闪耀。《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白毫之光彩晞晖,紫磨之身形隐约。” 4叆叇:云雾飘拂缭绕的样子。唐·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衣风飘靉靆,烛泪滴巉巖。” 5演迤:绵延不绝貌。宋·何薳·《春渚纪闻·泖茆字异》:“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
【23】1光怪:错杂斑斓。宋·范成大·《白髭行》:“烦撋包裹夜不眠,无奈霞头出光怪。”2曜:照耀。3云霓:高空。唐·柴夔·《望九华山》诗:“ 九华如劒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4佥:皆、全部。《书经·尧典》“佥曰:『於!鲧哉。』”句下孔颖达·正义:“佥,皆也。” 5阖目:闭目。6普洽:遍及;普施。《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穑。” 7朝宗:小水流注大水。《书·禹贡》:“ 江汉朝宗于海。”孔颖达疏:“朝宗是人事之名,水无性识,非有此义。以海水大而江汉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於天子,假人事而言之也。” 8鲸浪:巨浪。《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瑞岩子鸿禅师》:“大洋海里泛铁船,须弥顶下飜鲸浪。”9乘槎:乘坐竹、木筏。10搦:拿或握在手中。
【24】1缟霭:白色的雾。2攒萃:聚集。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游泳之所攒萃,翔骤之所往还。” 3金飙:秋季急风。出自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烱书》:“素钟肇节,金飈戒序。” 4蹁跹:飘逸飞舞貌。唐·元稹《代曲江老人》诗:“掉荡云门发,蹁跹鹭羽振。”
【25】1商:指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哀怨。陶潜《咏荆轲》:“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2湫湄:水草交接之处。《文选·左思<魏都赋>》:“况河冀之爽垲,与江介之湫湄。” 3渥:沾湿,沾润。4润溽:湿润。《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郑玄注:“润溽,谓涂溼也。” 5修坰:遥远的郊野。
【26】1玄英:冬天。《尔雅·释天》:“冬为玄英。”邢昺疏:“言冬之气和则黑而清英也。” 2蹀躞:小步行走。唐·权德舆《从叔将军宅蔷薇花开太府韦卿有题壁长句因以和作》:“环列从容蹀躞归,光风骀荡发红薇。” 3絮:代指雪花。4物遗:万物遗留的踪迹。5拢羽:收起翅膀。
【27】1膏雨:滋润作物的霖雨。《左传·襄公十九年》:“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焉。” 2丰蔚:繁茂。《文选·左思<蜀都赋>》:“丰蔚所盛,茂八区而菴蔼焉。” 刘逵注:“《地理志》曰:巴蜀土地肥美,有山林果实之饶。” 3素蝶:白雪的雅称。4出尘:超出世俗。5濯:洗。6沃瀛:肥美的池泽。晋·左思·《蜀都赋》:“其沃瀛则有攅蒋丛蒲,绿菱红莲。”7泛洒:漫洒;浇洒。汉·班固·《东都赋》:“雨师泛洒,风伯清尘。” 8琼瑶:雪。唐白居易《西楼喜雪命宴》诗:“四郊铺缟素,万室甃琼瑶。” 9霁:雪后转晴。《淮南子•本经》:“霜雪不霁。”10阒然:寂静。唐裴铏《传奇·昆仑奴》:“侍卫皆寝,邻近阒然。”
【28】1瑰容:犹美景。2翘秀:出类拔萃。3谢客:指南朝宋谢灵运。4苏子:指北宋苏轼。5庵:草屋。
【29】1遐坂:绵延不断的山岭。《文选·张衡<西京赋>》:“似阆风之遐坂,横西洫而绝金墉。”李善注:“阆风,昆仑山名也……言阁道似此山之长远。” 2萦:缠绕3平衍:平坦宽广之地。《穆天子传》卷二:“己酉,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吏七萃之士于平衍之中。”4八裔:八方边远地区。
【30】1怳怳:仿佛。唐·李白·《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2昏朦:昏蒙,昏暗。郭沫若《卷耳集·邶风静女》:“天色已经昏朦了,她还没有来。”。3触云:触到云层,喻高大貌。4亶翔:飞舞貌。明·何景明·《七述》:“撮捼菲绪,婀娜亶翔。” 5骋骛:奔走趋赴。《楚辞•九歌•湘君》:“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6堪岩:山形幽深。7潜虬:潜龙8冯虚:凌空;腾空。宋·苏轼·《前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9嶕峣:峻峭;高耸。《汉书·扬雄传下》:“泰山之高不嶕嶢,则不能浡滃云而散歊烝。”颜师古注:“嶕嶢,高貌也。” 10帝江: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神鸟。
【31】1岳岳:挺立貌;耸立貌。《楚辞·九思·悯上》:“丛林兮崯崯,株榛兮岳岳。” 王逸注:“岳岳,众木植也。” 2苍苍: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
【32】1陟:登高。2临寨:临寨:环堵四塞。3巨浸:大水;指大河流。4涵虚:天倒映在水中。5叩岩:削壁。6凌:越过。7哢吭:引吭叫。
【33】1迥野:旷远的原野。唐·司空曙·《送魏季羔长沙觐兄》诗:“鹤高看迥野,蝉远入中流。” 2煦风:暖风;和风。郭小川·《伊犁河》:“两岸煦风,一川好意。” 3濡化:滋润化育。4灵雨:好雨5淑郁:香气浓郁6邓林: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7翠微: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34】1奇丽:奇特美丽,多形容自然风光。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冶异绝俗,奇丽不常。” 2夸侈:夸张;浮夸。金·王若虚·《<新唐书>辨中=:“《温彦博传》云:‘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进止之间,何至拭目而观之哉?子京之夸侈类如此。”3揄扬:称引,赞扬。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的故乡,在汉末虽曾经虞仲翔先生揄扬过,但是那究竟太早了。”
【35】1物华:自然景物。2上善:极致的完美。3民私:百姓的私德。4至行:卓绝的品行。《晋书·朱冲传》:“少有至行,闲静寡欲,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
【36】1兰村:兰村泉。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而建。窦犨生前在狼孟(今阳曲县黄寨)开渠引水灌田,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2霍泉:即广胜寺泉。3龙子:即龙子祠泉。4舛错:错落,交错。《水经注》载,平水出平阳西壶口山(姑射山支脉)。群泉争涌,如蜂房蚁穴,四周渠道纵横,密如蛛网。5石鼓神泓:即鼓堆泉。
【37】1文峪:即文峪河水库。2二库:即汾河二库。3辟:驳斥,排除。4旱涝:旱灾和涝灾。5晋祠:即晋祠泉。6郭庄:即郭庄泉。7假:借助。8灌蓄:灌溉和蓄水。9阜盈:丰富充足。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贪墨知惩,豪强敛迹,盗风止息,国赋阜盈,文武协和,兵民辑睦。”
【38】1陶朱:春秋时范蠡为著名商人。2余绪:留传给后世的部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 3乔常:晋商代表乔常二家。4升恒:事业发达。
【39】1晖丽:灿烂美丽。2灼灼:耀眼,光亮。晋傅玄《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晖。” 3申椒菌桂:香木。4厚实:丰富的。5亭亭:花木挺立秀气。
【40】1鳍鳞甲鳖:水生动物。2唼喋:鱼或水鸟吃食。3稻稷麦菽:食粮。4殷充:丰盛;充裕。晋·孙绰·《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
【41】1蜀黍:高粱。汾酒主要原料。2沥:滤,漉。3玉英:莹澈如玉的泉水。4武成:北齐武成帝。《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5攸:于是 6傅翁: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酿造名酒,必有绝技。7汾清:汾酒名。
【42】肆:酒馆。
【43】1衷肠:心里的话。2倾:倾诉。3填膺:充塞于胸中之气。
【44】1申明亭畔:《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2霂霖:雨水,喻恩泽。
【45】1窐寥:空深貌。2罔:没有。3绝俗:超出世俗。4韶美:优美。《南齐书·临川献王映传》:“应接宾客,风韵韶美。” 5大观:盛大壮观的景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猗伟:大美。《汉书·武帝纪》:“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颜师古注:“猗,美也。伟,大也。与,辞也。言美而且大也。”
【46】1德素:德性,德行。三国·魏·嵇康《与阮德如》诗:“君其爱德素,行路慎风寒。” 2良贵:最可贵。《孟子·告子上》:“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焦循正义:“良贵犹云最贵,非良贵犹云非最贵也。”
【47】1五常:“五常”即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2三昧: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
【48】1嘉:夸奖。2兹:这,这个。3懿范:美好的道德风范。晋·陆云·《赠顾骠骑·有皇》诗:“思我懿范,万民来服。” 4勉:鼓励。5夷粹:平和纯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夫以水性沉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无得保其夷粹。”
【49】1播迁:迁徙。《列子·汤问》:“ 岱舆、员峤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2志:记载。3颉颃:相抗衡,不相上下。4束躬:检点约束自己。5攘袂:捋起袖子,喻奋起。明·高启《书博鸡者事》:“第为上者不能察 ,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
【50】1河东:代指山西。2赀:财富。3遗:赠与。
【51】1摛藻:铺陈辞藻。意谓施展文才。汉·班固·《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也。”2黎庶:民众。3馈:给予,赠与。
【52】1率:模范,代表。2垂:传下去,传留后世。3休光:美德或勋业。4祐:上天的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