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丁酉,时维仲秋,汾酒集团联袂山西经济日报社,广邀雅士,命以为山西之赋。余有幸躬逢其盛,不胜惴惴,因赋之曰:
长城为鞍,太行作骑;黄河驭龙,汾水策麂(1)。纵横三晋,观社稷之风华;信步千山,谱华夏之青史。策吕梁而驱北岳(2),健强肝胆;凌涑水而御滹沱(3),澄清骨髓。荷黄土之厚重,顿发雄心;逐青天之高远,骤生豪气。追先贤兮,发赤子之情;怀祖德兮,搵儿郎之泪。
思过往,忆仁人。眺娲皇之悲悯,妙手补天(4);思炎黄之博爱,膏泽斯民(5)。尧舜禹之禅让(6),择善而居;韩赵魏之角力(7),以壑为邻。晋文公之霸业(8),终成幻影;唐高祖之盛世(9),已化烟尘。冀、并安在(10)?汉、周何存(11)?处江湖之远兮,当思齐家而卫国;居庙堂之高兮,则宜偃武以修文。苍生为本,怀柔当能附远;天下是念,秉德足以修身。
值金秋之气清,趁晴空之日丽。八方风雨,际会毓秀之乡;四海骚人,躬亲钟灵之地。硕果茂而林如染,白云疏而天如洗。访平遥之古朴(12),倍感沧桑;沐云冈之庄严(13),顿生祥瑞。越雁门关,慕杨门之精忠(14);登鹳鹊楼,叹王氏之神技(15)。身许国而名万代,人登高而目千里。望五台山之巍峨,接穹摩汉(16);嗟悬空寺之险峻,惊神泣鬼(17)。大槐树下(18),游子肠断天涯;母亲峰前(19),烈侣魂销秋水。蟒河舞鲲鹏(20),扶摇无边;壶口走虬龙(21),奔腾不止。胜地徜徉,重怀报国之心;绝域流连,再发凌云之誓。
梓多巨贾,乡有儒商。八个家族(22),逐鹿欧亚廛市;五百年里 (23) ,叱咤神州商场。亢氏为翘楚(24),财富敌国;乔氏执牛耳(25),信义兴邦。常大玉之茶庄(26),千里不二;曹三多之票号(27),百年无双。侯氏蔚兮(28)渠长裕(29),范宅隆兮(30)孔永祥(31)。底蕴悠悠,则地灵而人杰;余荫脉脉,必天高而水长。
望山川之壮丽,定能久享;忆人物之风范,足堪永垂。轩辕既往,居有熊之国(32);则天功过,铸无字之碑(33)。张仪纵横(34),鼓舌折冲樽俎;廉颇负荆(35),袒背顶礼良师。卫仲卿之英武(36),单于胆丧;霍骠骑之骁勇(37),匈奴魂飞。念闭月之貂蝉(38),能歌能舞;忆羞花之玉环(39),宜画宜诗。柳河东之圣手(40),清邃奇丽;王摩诘之妙笔(41),淡远幽奇。贤相仁杰(42),秋毫难蔽慧眼;廉吏成龙(43),尘垢不染淄衣。刘胡兰之英勇兮(44),生之伟大;范郁文之刚烈兮(45),死之光辉。卫国之忠魂兮,星辰是记;佚名之烈士兮,日月为祠。慕前贤之未远,策后学之可追。胸怀河汉,当思光芒以耀世;腹存泾渭,则可桃李而成蹊。
豪情发,欢声动。骏枣甜兮(46),尝日子之甘;汾酒冽兮(47),逐岁月之梦。越美和居(48),味好更著人好;过杏花村(49),坛重何如情重?品火烧之甘美(50),如品春秋;亲沁黄之芬芳(51),似亲田垅。高粱簪红樱,点亮川原;辣椒悬火焰,暖彻窑洞。
矿产之丰厚兮,遍布东北;物资之充沛兮,盈满中南。煤炭甲天下,袒于旷野,铝土冠宇内,藏在层巉。晋城之兰花兮(52),阳泉之粘土;中条之铜矿兮(53),运城之湖盐。苍天之恩赐,取之有度;故土之馈赠,用之须耽。科技富民,予山川以翠绿;生态兴省,还晴空以蔚蓝。
浴天风之浩荡,心寄云霄;睹大漠之雄浑,神御鹰隼。群山巍巍,存中华之风骨;莽原荡荡,蕴赤县之神韵。都市星罗,僻壤亦是故里;大道网布,天涯即为邻近。借一带之东风,只争朝夕;驾一路之樯橹,敢平潮汛。初心不忘,正气回归;利剑高悬,腐恶消遁。奋愚公之威,倾力移山;发大禹之勇,矢志疏浚。依法施政,以人为本。振臂狂奔,高歌猛进。
注 释:
(1)、长城、太行、黄河、汾水:山西在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黄河位于其西南部,汾水是其境内之主要河流。
(2)、吕梁、北岳:吕梁指吕梁山,山西西部之山脉;北岳指恒山,古称玄武山,是山西通往冀中平原的咽喉要冲。
(3)、涑水、滹沱:涑水:位于山西运城境内,全长196公里,汇入黄河。滹沱即滹沱河,源自陕西西部,流经山西直至河北平原。
(4)、娲皇:指女娲,传说她在山西炼五彩石以补苍天。
(5)、炎黄:指炎帝和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都把山西作为其活动的主要区域。
(6)、尧舜禹:中国古代最贤明的部落首领,他们都曾在山西建都立业。
(7)、韩赵魏:韩国赵国和韩国,他们都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76年,他们一起瓜分了山西境内的晋国,是所谓“三家分晋”。
(8)、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姓姬,名重耳,晋国第22任国君,前632年,他在城濮大败楚军,与齐、宋会盟于践土,称霸诸侯。
(9)、唐高祖:李渊,字叔德,唐朝开国君主,隋大业13年驻守太原,他们父子在太原起兵,推翻了隋朝,于618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大唐王朝。
(10)、冀、并:即历史上的冀州和并州,冀州在河北,公元前489年为晋所灭,为晋国的东阳地区。并州,古九州之一,现太原地区属于并州所辖。
(11)、汉、周:指后汉和北周两个王朝。后汉,五代中的第四个朝代,公元947年,后晋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起兵,建立后汉,历二帝仅存四年。北周,南北朝之北朝之一,西魏权臣宇文泰建立,历五帝二十四年。
(12)、平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原型。为现代银行的鼻祖,东方彩塑的宝库。
(13)、云冈:云冈石窟,位于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14)、雁门关:山西代县以北,为古代最重要的关隘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以险著称。北宋初期,爱国将领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15)、鹳鹊楼:山西永济境内,建于北周,为四檐三层,唐大诗人王之焕曾登楼写下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诗,遂名扬天下。
(16)、五台山,山西沂县境内,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首。《名山志》记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17)、悬空寺,位于大同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18)、大槐树:山西洪洞县境内,明洪武、永乐年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移民,洪洞是当时著名的移民聚散地之一,许多移民纷纷采集大槐树之树叶作为留念。
(19)、母亲峰:山西柳林境内,传说大禹在邻近三交的孟门治水时遇险,大禹妻子为救丈夫,飞身挡住落下的巨石。大禹得救,而大禹妻子却坐化成山。
(20)、蟒河:位于山西晋城市,境内有猕猴、大鲵(娃娃鱼)、麝、金猫、金雕、金钱豹、大黑蝴蝶和山白树、领春木、青檀、兰草、山萸树、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
(21)、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壶口镇,黄河河口至此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水流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22)、八个家族:指的是晋商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大家。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稳居全国商帮之首,在晋商这个显赫群体中,八大家赫赫有名。
(23)、五百年里:山西晋商称雄商界五百余年,无出齐右。
(24)、亢氏:山西今临汾市的亢家,在明清时期聚财数千万两,堪称山西首富。
(25)、乔氏:乔家始祖乔贵发,祁县乔家堡人。开草料铺,兼做豆腐、豆芽及零星杂货生意,以诚信著称。先后在包头先后创立复盛全、复盛西等19个门面,成为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商号,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光绪十年(1884年)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到清末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总资产达千万两以上。
(26)、常大玉:榆次常氏设立的商号名,即“大德玉”,常氏是商晋中富商,其足迹遍布多仑诺尔、张家口、兴化镇及大同、繁峙等地。在从事对俄贸易众多的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家”。常家先设“大德玉商号”,后又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等商号,形成了常氏“玉字”连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独慎玉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店。
(27)、曹三多: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际声势显赫的晋商巨富。曹氏家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早年随人到东北经商。他勤劳踏实,以诚待人,生意越做越好,增添了酿酒业、杂货业、典当业。之后,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逐步成为省外大商。清兵入关后,曹家的又向关内发展,到道光、咸丰时期,曹家的商号已遍及半个中国,国外发展到莫斯科,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曹三喜致富后,把资产分成七分,给每个儿子各一分。道光以后,各门逐渐衰落,惟独“三多堂”兴旺发达。在太谷城西北汪村,有三座并排高耸的四层旧式楼,是“三多堂”的标志。
(28)、侯氏蔚兮:介休侯氏人称“侯百万”,有资产七八百万辆白银,侯氏发迹于清康熙年间,十世侯万瞻专跑苏杭贩卖丝绸,到其孙子侯兴域以后,成为远近闻名的财主。侯兴域继承祖业,用心经营,他的三子侯庆来更是精明练达,颇有才干,一手掌家,首先把在平遥开设的经营绸缎、茶叶、钱币的蔚盛长、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都改为蔚字号,后来又把蔚字号改为票号,逐渐成为山西赫赫有名的“蔚字五联号”。大约三十年间,蔚字号声势日增,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
(29)、渠长裕:祁县渠家发迹,始自元末明初渠敬信、渠于信、渠忠信三兄弟,祁县商人云集,号称“祁帮”,而渠家是祁帮中的大户,他家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从渠氏十七代源字辈开始,进入了生意兴隆的黄金时代,成为当时晋中八大富户之一。
(30)、范宅:介休范氏经商始祖范永斗,明末在张家口经商,出入辽东和关内外,成为当时的八大商人之一,因为经常跟清提供情报物资,清朝成立以后,成为御用皇商,备受恩宠,后又因积极操办康熙的军需物资,大得朝廷赏识,恩遇日隆,族人多被赐予官爵,成为世袭皇商。甲第连辉,曾显赫一时。
(31)、孔永祥:在晋商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就是太谷的孔祥熙,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之一。早年在天津创办“祥记”公司,后投机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大发国难财,亦官亦商,成为当时中国的豪门。
(32)、轩辕:中华民族的始祖,姬姓,号轩辕氏。相传他在山西阪泉(今阳曲)打败蚩尤,建都于有熊。
(33)、则天:即武则天,(624年-705年),本名珝,后改名曌,山西并州(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她生前励精图治,颇有建树,死后在墓前立一座无字碑,意为功过任后人评说。
(34)、张仪: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人(今山西万荣)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35)、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战功卓著,因自认为比口舌之利的蔺相如功高,放言要羞辱他,没想到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再三回避。廉颇得知原因以后,登门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和好如初。
(36)、卫仲卿: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37)、霍骠骑: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38)、貂蝉:民间传说中为山西一村姑,原名任红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指的就是她。
(39)、玉环: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山西永济人。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兼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40)、柳河东: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其散文清邃奇丽,奇骏非凡。
(41)、王摩诘: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2)、仁杰: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政治家,曾两度拜相,其多谋善断,办案如神。
(43)、成龙:于成龙(1617—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吕梁市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1667年(清康熙六年)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44)、刘胡兰:革命先烈,山西文水人,14岁入党,15岁被反动派杀害,毛泽东同志曾经为其题词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45)、范郁文:革命烈士,山西阳高人。1939年被日伪军杀害,终年30岁。
(46)、骏枣:产自山西交城之骏枣已有1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曾先后展出于法国巴黎博览会上。骏枣形态独特,呈瓶形或上细下粗的圆柱形。色泽深红,皮薄肉厚,核小果大,脆甜味香,果肉重量占总重量的95%以上,故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说。
(47)、汾酒:汾酒,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产于山西省汾阳市,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
(48)、美和居:美和居始创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创始人在前人酿醋的基础上,创新发明了“蒸,酵,熏,淋,夏伏晒,冬捞冰”的酿醋密法,一改过去几千年白醋尖酸寡淡的口感,醋色黑紫,绵滑酸爽,香甜劲透。山西醋由此进入了黑色陈醋时代,美和居当仁不让地成为东方谷物熏醋的开山鼻祖,独步东方谷物醋的巅峰之域。
(49)、杏花村:酒都杏花村,位于山西汾阳市城北的307国道北侧,以汾酒闻名天下。
(50)、火烧:火烧是山西孝义具有特殊风味的一种饼类小吃,有咸火烧、糖火烧、菜火烧之分。咸火烧是内包咸盐和茴香,上鏊烙烤。食时,若佐以葱花、大蒜、醋、酱油、盐、味精,更是美味可口,是山西十大特产之一。
(51)、沁黄:指沁州黄小米,产于沁县,该米品质优良,独具特色,食之甜香松散,非常可口,由于具有高营养价值,被誉为“小米之王”。是我国四大名米之一。
(52)、兰花:指兰花炭,煤的一种,素有“白煤”“香煤”、“兰花炭”之称,兰花炭是无烟煤,是香炭,因燃烧时焰色像兰花,故名兰花炭,晋城兰花炭产量和质量都位列前茅。
(53)、中条:指中条山,全省95%以上的铜矿储量集中分布在中条山区。
作者简介:周胜辉,男,研究员,长期从事文学的创作与编审工作,历任历任湖北省麻城市文化馆馆长、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新作家》编辑部主任、《都市小说》执行副主编、《长江丛刊》副主编等职务,在各类报刊上连载、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作品一百余万言。作品及传记被辑入多种选集和辞书中。
责编:赵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