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仪狄,润色杜康[1];中华美酒,万古名扬。酝甘泉于深巷,滋众口而沁香。下及黎庶,上逮侯王;或持金尊问月,或引轻车卖浆。壮士衔杯以骋望,英雄把盏而腾骧。美人濡唇以丹颊,墨客倾壶而断肠。且饮且酌,时谐时庄;或欣或怅,亦慨亦慷。耽玉液之佳味,愿徜徉乎醉乡。
推原旨酒之长源,肇自山右之汾阳。叠嶂耸屹,卜商续洙泗之遗响[2];孤村横陈,世代绽杏花之芬芳。始则仰韶发其祥:骈臻奇葩神水,并育黍稷稻粱[3];继则商周昭其光:晋醴丰以淮浩,鲁酒薄而赵殃[4];中则魏晋拓其疆:竹酒澄芳桑落逸,浮虮星沸漾鹤觞[5]。至若北齐武成,南朝庾郎,并存妙墨,齐奋酒香:御笔“汾清”载青简,三春竹叶耐品量[6]。
尔乃杨隋失鹿,李唐龙兴。晋阳藏戡乱之甲,太宗起靖难之兵。汾酿因之大昌,酒香遂而纵横[7]。长歌短引,画壁旗亭;莺啼柳绿,斜风酒旌。或假琼浆佐兴,或藉樽罍壮行。杯酒别而阳关邈,逸致发而诗韵成。谪仙校碑何地?海内当时升平[8]。牧童遥指何处?杏花著雨清明[9]。
洎乎宋元,竹叶标声,名闻舜壤,迹储汗青。稌麦之英,酌以淳清;垂虹吸海,翻角倒瓶。倾杯谈笑碧玉,抱瓮往来白丁。逮及明清,烧酒振名,性如火炽,入腹康宁:消积冷,御寒风,辟阴邪,解鱼腥。融百代之匠心,丕彰徽烈;驰九州之遐域,凌轹群醽。[10]
呜呼!禹迹茫茫,汾水泱泱;清清佳酿,炳炳辉光。揽令誉于海外,张皇影响[11];挺脊梁于寇仇,铁骨铿锵[12]。美善源于素质,贞操验乎履霜[13]。当兹盛世,物阜民康;杏花古邑,再谱新章。筑连城于山麓,涵唐蕴宋;融今古于名区,纳俊撷英。职工万计,意志精诚;厂房数千,格局峥嵘。日注不穷,争朝夕而匪懈;年销无算,助国运之恢宏[14]。猗欤斯土,伟哉灵异;万代千秋,英声靡坠。
噫嘻!摛词逸墨,感慨实多。抚弦命操,乃为汾酒之歌。歌曰:“伊汾水之浩荡兮,漾摇人之清波。惟汾阳之宝地兮,绵重峦之嵯峨。既泉灵而质洁兮,又卉美而丹彩。共嘉禾其并酝兮,酿醇醴其如海。饮誉千祀,恢恢大哉;煌煌国酒,继往开来!”
【注释】
[1]《吕氏春秋》:“仪狄作酒。”《世本》:“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战国策•魏策二》:“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说文解字》:“古者仪狄作酒醪。”《说文解字》:“杜康作秫酒。”陶渊明《述酒诗序》:“仪狄造,杜康润色之。”
[2]杏花村在子夏山山麓。子夏山原名“隐泉山”,因孔门高弟子夏晚年隐居于此,故唐玄宗将此山更名“子夏山”。子夏(前507—前420),名卜商,字子夏,孔子最优秀的弟子之一。洙泗:洙水和泗水,在山东省境内,春秋时属鲁国,孔子曾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故后世以洙泗代指孔子及儒家。
[3]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5000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山西有1000多处,杏花村遗址即为其中之一。在杏花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小口尖底瓮,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酿酒容器。这正是汾阳水质清洁、粮食丰富使然。
[4]《左传•昭公十二年》:“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白居易《杂感》:“鲁酒薄如水,邯郸开战场。”此二典故,足见春秋战国时期山右酒量之丰,酒质之高。
[5]魏晋时期,汾清酒中的竹叶青及其同宗同源的桑落酒,天下驰名,享誉最著。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晋代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虮星沸,飞华萍接。”鹤觞:美酒。
[6]《北齐书》卷十一:“河南康舒王孝瑜,字正德,文襄长子也,初封河南郡公,齐受禅,晋爵为王。历任中书令、司州牧。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同年相爱。将诛杨谙等,孝瑜预其谋。乃武成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513—581)《春日离合》诗云:“田家足闲暇,士友暂流连。三春竹叶酒,一曲鹍鸡弦。”庾信原为南朝梁人,后因出使西魏被扣留、任职,北周代西魏后,庾信复任职北周。
[7]从太原起兵创建唐朝的李氏父子,促成了汾州和并州酿酒业的空前发展,彼时的杏花村,酿酒作坊即有七十二家之多。《全唐诗》中“酒”字出现近5000次。
[8]《汾阳县志》:“太白何尝携客饮,醉中细校郭君碑。”“郭君”是唐初武将,死后敛骨于杏花村东北的土岗,虞世南为之撰写了碑文。郭君碑现保存在杏花村旁的太符观中。
[9]杜牧(803—85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0]这一段承接前文,综述汾酒在宋元明清四朝的发展状况。
[11]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以当时山西省政府名义选送的“山西高粱汾酒”荣获赛会最高奖——甲等大奖章。
[12]抗日战争期间,汾酒“掌门人”杨得龄老先生不仅做出停业停产之决定,而且严厉告诫属下:“东洋货百姓尚且抵制,国之名酒岂能为外敌所用,汾酒只可南销,不许北运。万不得已时停工关厂。”表现出贞固的民族气节。抗战期间,杨得龄不仅募捐资财粮物支援抗日,而且教育鼓舞自己的亲人投身抗敌事业。
[13] 履霜:《周易•坤卦》爻辞“初六”:“履霜,坚冰至。”这里代指外部环境艰难、险恶。
[14]此二句谓汾酒生产源源不断,职工勤勉,销量巨大,为国家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
张德恒(1985—),河北唐山人,吉林大学文学硕士,山西大学文学博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人员。主攻中国古典文学、古琴史。出版有《梦溪笔谈注评》《山河逸响:民国山西琴人传》等著作五部。在《光明日报》《兰州大学学报》《中外文化与文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在《中华辞赋》等刊物发表旧体诗词文赋数十篇。
责编:赵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