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庆典仪式隆重举行。在“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2010年建成1000公里的基础上,2011年我省又完成了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以此为标志,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在全国排第七位,这是山西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又是一个1000公里,这个1000公里对山西而言是这样的特别。这一年,山西高速公路建设者克服了工程难度大、资金严重紧张等重重困难,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使高速公路建设继续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高速建设“加速度”的背后彰显着可贵的“山西精神”。
再增1000公里:
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
关键数据:年内建成高速公路共1003公里,分属18个高速项目,其中新增国家高速公路网里程309公里;全省规划的“十二五”末高速公路网“三纵十一横十一环”已完成一纵(中纵)三横(第一、五、六横)五环(太原、榆次、长治、晋城、运城环);通高速的县新增10个,总数达到98个,占全省119个县(市、区)的82%;新增出省口3个,高速出省口达到15个。
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掀起了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高潮。三年间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43个,概算总投资2285亿元,总里程3200公里。面对异常复杂的地质地形、异常艰难的施工条件,特别是在国家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太旧精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在2010年、2011年分别建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在跨越3000公里、4000公里的过程中,分别用了2年、1年时间。
2011年,全省新建成高速公路1003公里,分属忻保、山平等18个高速项目。全省在实现省会到地级市3小时通达的基础上,通高速的县(市区),达到98个,占总县(市、区)总数的82%,为实现相邻地级市2小时通达、地级市到所辖市1小时通达及县县通高速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4010公里,占“十二五”末全省6300公里高速公路路网目标的64%。
完成投资约583亿元:
多元筹资助推跨越发展
关键数据:年内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预计完成投资约583亿元,为年初计划500亿元的116.6%,同比增长12%;投资总额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四川和湖南两省。省投省建项目10个,省投市建6个,BOT项目1个,市投市建项目1个。
“十二五”期间,要搞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2011年,资金筹措难度比往年更大,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发生了变化,金融形势由适度宽松变为趋紧稳健;国务院作出清理地方政府和部门融资平台的决定,使传统融资方式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公路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提高,工程造价日益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山西高速公路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困难。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交通运输厅不等不靠,大胆创新发展模式,实行了多元化融资措施。在继续用好传统融资手段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较为单一的投资建设主体,使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和建设方式更加多样化。大多数项目采取了省投省建、省投市建、市投市建等方式,形成了一个由政府、行业和社会共同建设交通、发展交通的格局,大大加快了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同时,开辟资本市场,2009年8月,首次在国内资本市场进行债券融资,省交通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成功发行总额为2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债券,全部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再是大力招商引资。平遥至汾阳、阳泉至盂县和陵川至高平3个BOT项目,120亿元的投资都是由国内大型国企投入的。
争取国家补助一块、资本运作追加一块、盘活路产变现一块、招商引资增加一块,为我省新一轮开工的高速公路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75%路段穿山越岭:
科技进步与创新成效显著
关键数据:今年新增1003公里高速公路中,仅桥梁和隧道里程就占到29%。全省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3200公里,其中桥梁、隧道和采空区里程占到三分之一;隧道总里程378公里;采空区总里程68公里,灌桩注浆量1048万立方。
2008年前,山西花了15年时间建成的近2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中,绝大多数建在山西为数不多的平原以及河谷地区。而在新一轮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中,其中桥梁、隧道和采空区里程占到总里程的三分之一,不少项目的桥隧比例甚至超过了50%。
在复杂的地质地形和艰难的建设环境下,我省近几年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十分注重科技进步与创新。以太古高速公路为例,其控制性工程西山特长隧道,为目前全国在建第一长公路隧道,左线全长13654米,右线全长13570米。隧道施工要穿越煤层、采空区、17条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其地质结构之复杂,技术难度之大、施工安全风险之高,为全省乃至全国所罕见,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两个公路隧道首批安全风险评估试点之一。建设者们以科技进步与创新开路,使用了超前地质预报、多方式瓦斯检测等先进技术。特别是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管理集成为一个可以实现远程监测、数据分析、调度指挥的隧道施工与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平台,确保联络畅通、全方位监控、全天候预警,保证了隧道的按期贯通。
科技手段的应用还体现在生态和环保上。“对生态环境实施严格保护,要成为山西高速建设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段建国如是说。
近年来,我省建设的高速公路,大都处于太行山、吕梁山中,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仅今年通车的1000公里高速公路,所涉自然保护区及4A景区就达13个,涉及8个建设项目;为保护生态,主要采取隧道穿过、架设特大桥、增设动物通道、防护围栏和动物观测站等措施,建设中共增加投入5亿元。首席记者 齐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