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财经

寻找中国的“乔布斯”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2/21 15:06:49

    全球最大的体育品牌商耐克公司对其商业模式有过一句得意的概括:即使耐克在全世界的生产工厂都被炸掉,只要耐克总部的“大脑”存在,就可以重新整合资源,很快在全球克隆出连锁生产工厂。
    这句话的底气,正是来自其只做设计和品牌,外包生产和渠道的“轻资产”经营模式:1964年,耐克公司的前身蓝带运动用品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1000美元。然而,在其创始人菲尔·耐特确定的“代工”制作模式下,耐克凭借着其设计和品牌的软实力,将耐克打造成“没有工厂的最大体育用品制造商”。这种更多基于企业的管理经验、企业品牌、客户关系、人力资本等智力资本发展的“轻资产模式”,相对于投资厂房、设备、原材料等“重资产”,不仅不需要占用大量资金,更为轻便灵活,并且打造了诸多商界传奇:如戴尔、可口可乐、Facebook等。
    全球市值最大的苹果公司也是轻资产的典范。有媒体分析称,苹果成功的奥秘同样在于聚焦于电子行业创造利润最大的两个环节:技术开发和市场销售,通过独一无二的产品和品牌树立绝对的领导地位;而在需要土地、厂房、设备等重资产投入的基础生产环节,苹果的策略则是全部外包,是典型的资产轻量化运作模式,以最小的资本投入谋求最大的经济产出。
    毋庸置疑的是,成功的轻资产运营,不仅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也为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效应。正因如此,轻资产或者为轻资产企业提供服务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格外青睐的标的。正如业内人士总结,回顾巴菲特过去40多年致股东的信件,巴菲特对所投资企业最看重的三个方面,正是轻资产公司的重要分界: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水平如何?公司新增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如何?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必须靠大规模添置固定资产吗?在未来,随着经济转型以及商业分工日趋完善,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提升等方式发展的轻资产公司的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李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