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财经
山西农信社:17亿元信贷资金为春耕备耕注入金融活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要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山西省农信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牢记服务三农初心使命,围绕乡村振兴这一课题,充分利用和发挥山西农信草根优势、便捷优势、队伍优势、合作优势、坚强的领导优势等“五种优势”,牢记服务三农初心使命,坚守支农支小主责主业,倾斜信贷资金,克服疫情影响,采取多项举措,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春耕备耕,为全省稳粮保供促增收夯实基础。截至2月末,全省农信社累计投放春耕备耕贷款2.95万户、金额17.69亿元。
提早谋划,满足春耕备耕信贷资金需求
全省农信社聚焦三农生产,围绕农业生产、农资供应、农产品运输等重点领域,早对接、早谋划、早行动,主动深入春耕备耕一线,了解掌握资金需求,配套金融服务方案,倾斜信贷资源,加大对小麦、玉米、杂粮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优先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为种子、化肥、农药、棚膜等农资和农机农具生产经销企业提供资金供给,确保全省推动春耕备耕进行。截至2月末,全省农信社累计投放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物资贷款9.15亿元。
春节刚过,广大农户立即投入春耕备耕,买种子,买地膜,买化肥,忙的不可开交。这时,和顺县马坊村的老李头却在家里唉声叹气,儿媳妇刚生了娃,家里的开支突然增加,怀崽的母牛舍不得卖,玉米的价钱还没涨起来,眼看着要春耕了,手头拿不出一分钱,急的老李头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村主任了解到情况,急忙上门,告诉他和顺农商行支持春耕备耕,一天就能贷上款,老李头听了急忙跟村主任一起前往该行涉贷网点,当天下午便把手续办完,到手的五万元如同雪中送炭,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喜得老李头到处跟村民宣称农商行“及时雨”,是老百姓的好银行。该行信贷人员在耕地中听到这番宣传,跟村民们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你看,棉花苗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75000株棉花苗,把这25亩地种得满满当当的,去年挣了30万,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范大爷激动地给我们说着。范大爷是霍州农商行的一名信用客户,从2013年建立信用关系以来,一直依靠农商行的“备用金”种植棉花,由原来的5亩地扩大到了现在的25亩地。范大爷早期靠回收棉花转卖为生,年收入仅有两三万元。2013年,三个孩子中老大考上大学了,老二老三都要上高中了,孩子们的学费还有家里的开支全部压在了这个瘦弱但坚强的男人肩上。范大爷想自己种棉花去卖肯定要比回收棉花转手卖收入高,于是决定将自己种植小麦的5亩地改种了棉花,可是种棉花需要棉花苗,棉花苗又需要买,钱从哪里来?范大爷突然想起了霍州农商行在村里宣传金融助力春耕备耕的政策,于是范大爷拿着相关资料就去农商行,当天就拿到了3万元的纯信用贷款,开启了他的种植棉花之路。从2013年到2022年10年时间,范大爷成了霍州农商行的“常客”,每年春节过后,范大爷在农商行拿着他的“备用金”去购棉花苗。如今的范大爷可谓双喜临门:一喜是他的棉花种植做得风生水起,不仅自己发财致富奔小康了,还解决了村里十几个闲散的妇女劳动力帮他打理棉花种植;二喜是老大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白手起家创业,孩子完成学业,这几年一直是农商行在默默支持我,帮我实现了致富梦想。”范大爷指着儿子的工作照,满脸的欣慰与自豪。
科技赋能,提升春耕备耕金融服务质效
全省农信社抢抓“首季开门红”业务竞赛活动和“整村授信”工作契机,深度挖掘信贷需求,畅通春耕备耕绿色通道,优先办理、限时办结。依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兴农快贷等多种渠道,延伸春耕备耕信贷服务触角,切实提升线上服务质效。截至2月末,全省农信社通过兴农快贷获客系统累计申贷5410户、金额3.57亿元。祁县农商行积极开展线上金融服务,通过微信群、村镇广播、电话等渠道,开展贷款线上受理工作,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理各类春耕备耕客户融资需求,发掘并满足农户贷款需求达5235.96万元。孝义农商行依托“吕梁贷”线上获客平台,为辖内春耕备耕提供满足农时需求的精准、快速、优质的金融服务。即客户只需微信关注吕梁农信微银行,便可足不出户进行线上申贷,客户经理收到派单任务后,3小时内做出响应并开展线下实地调查,即时审批发放贷款。截至2月末,该行累计向辖内35户农户给以信贷支持,金额达289万元。
强化创新,丰富春耕备耕金融产品供给
全省农信社立足辖内春耕备耕生产形势紧、资金需求急的实际情况,发挥信贷供给主渠道作用,以36款信贷产品为主体,充分满足春耕备耕各类主体的金融需求。创新推出差异化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融资业务以及农业耕、种、防、管、收、加、贮、销供应链金融模式,满足脱贫人口、农户、主体春耕备耕生产的合理信贷需求。
牛师傅,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目前他经营着300亩玉米地,有13马力农用拖拉机一辆、玉米收割机一辆,正值玉米种植春耕备耕的关键时间,看着天空中的毛毛细雨,牛师傅满脸高兴地说:“今年又是个好年成”。前几年,牛师傅与屯留郊区南村村民签订合同,租用他们约300亩的耕地实行机械化种植玉米。他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得到土地经营权,一签就是15年,先付5年的租用费用。往年南村村民,大都在煤矿上班,种地收入微薄,很多村民将土地撂荒,而如今对于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村民们不仅可以得到土地租赁费,而且土地不再撂荒,因此他们积极性都非常高,愿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以流转的形式租给牛师傅。每亩土地需投资500元,300亩土地需投资15万元,如年成还好,每亩玉米产1500斤,按每斤1元算,1亩地毛收入1500元,净收入1000元,300亩地净收入30万元,牛师傅今年计划再扩租100亩土地,这样400亩的土地投资需要20万元。目前玉米存货有45万斤,因玉米价格不合适,牛师傅想再等等,牛师傅不再发愁资金紧张,按牛师傅的话说:“咱农民有自己的银行,怕啥啊?”去年春天的时候,到了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牛师傅又买了大型拖拉机,资金的紧张让牛师傅一筹莫展,但屯留农商行却像及时雨一样支持了牛师傅10万元贷款。“我能取得今天的成果,还多亏了屯留农商行的大力支持!今年农商行把我的贷款额度由10万增到20万,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更有信心带领全体村民通过诚实劳动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牛师傅如是说。“今年我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流转的土地增加至500亩,不断探索尝试规模种植玉米新模式,希望农商行给予我更大的信贷支持和帮助”,说到这,牛师傅充满了信心。
祁县农商行依托微小微作业平台,提供上门贷款业务,在线受理金运贷、信税通、四喜贷、兴农贷等产品的申请业务,用于满足该县某规模化生猪饲养大户资金需求,本应该是生猪肉类产品的销售旺季,由于受到疫情防控影响,春节前后生猪肉类市场需求疲软,原本已经接到销售订单,由于疫情影响进货方纷纷推迟订单甚至取消,原计划市场热销的生猪如今面临滞销,这不仅对该客户的营业收入产生影响,很大程度也提高了生猪饲养成本,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该行立即启动绿色审批通道,精准施策,采取差异化措施,为其发放企业“兴农贷”2000万元,提供优惠利率,为其让利8.28万元,为保证该县生猪肉类产品正常供应保驾护航,守住了人民群众“菜篮子”和“粮袋子”。
凝聚合力,为春耕备耕扎实开展“保驾护航”
全省农信社进一步健全完善协作机制,协同联动政府、监管、农业等部门齐发力,持续助力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加强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对接,及时获取、更新涉农经营主体名单,给予合理信贷支持;用好央行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积极争取低成本资金,切实降低春耕备耕信贷融资成本。
2月份农耕者就开始了翻耕土地、培苗、育苗,抢抓农时,播种希望,此时正是农资销售的好时机。平陆县杜马乡农资经营者刘师傅,为当地最大的农资经销商,每年的农忙季节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农资销售量大,发愁的是又要筹措资金。由于部分农户是先赊销后付款,春耕备耕资金压力较大。平陆农商行驻村客户经理徐晓艳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销售部,说道:“刘师傅还在发愁啊,我这有个好消息,总行为了保障春耕备耕,申请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3000万元,以优惠利率保障全县春耕备耕顺利开展,今天就是专程给您送贷来了。”客户听后,非常感动,“这两天正愁不知怎么办呢,这下可好了,有了这笔资金,大大减轻了我的负担,感谢平陆农商行,真是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啊!”当天,刘师傅就获得了平陆农商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20万元,由于支农再贷款利率优惠,刘师傅还适度下调了农资销售价格,不仅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好,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
整村授信,资金活水流得更顺畅
“整村授信以后,家里就像多了一笔备用金,随用随取、随借随还,非常方便!”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村村民药永珍说。永和农商银行开展整村授信,白家崖村107户村民获得总额788万元的授信。药永珍获得8万元额度授信后,很快就使用了其中6万元。说起贷款的体验,她十分满意:“太好了!这下春耕资金有了着落了。不用到网点,也不用抵押担保,手机上点几下子钱就到账了。”
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元,金融需求有着“多”“小”“散”的特点。怎样打通信贷资金流往农户的“毛细血管”,推动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省农信社大力推广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整村授信,把过去的零售业务“批发”做。一方面,逐村组织开展农户信用评价,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疏通授信“梗阻”;一方面实行“白名单”客户邀请制,与农户集中批量签约,发放信用贷款,推动农村空白金融市场全覆盖。永和农商行整村授信以来,农户用信率高达93.53%,该行在当地贷款市场份额占到80.01%。在大宁县,大宁农商行以整村授信为抓手,推出涵盖果农贷、园艺贷、造林贷、林益贷、互助贷。
截至2021年12月末,全省农信系统共对16477个乡镇、行政村、社区、市场授信,创建5946个信用主体,行政村授信覆盖面达84.75%,授信1107.72亿元,用信497.17亿元。
整村授信,核心是用信用来评定授信额度,把村民的信用变资产,解决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的融资难题,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
在整村授信中,农信系统探索出“背靠背”的信用评议方式。即选取为人正派、有公信力、熟知村情的村民,如村干部、网格员等,以“互不知情、互不干预、交叉验证”的原则进行信用评议,对村里的农户提出预授信额度。例如,晋城农信社在各村共成立1554个“背靠背”评议小组,对农户开展至少三轮评议,选出“白名单”客户进行批量授信。运城农信系统实行“三筛”模式,通过“一筛”排除不良征信客户,“二筛”找出存量贷款客户,“三筛”选出在农信系统还未授信的白名单客户,然后开展信用评议、批量授信。永和农商行还将整村授信与县里的“道德银行”建设结合起来,构建了“村组定性信用+农商银行定量信用+人行征信信用+道德银行”的评级授信模型,引导群众“储蓄”正能量、“贷出”新风尚。
通过信用评议、整村授信,“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誉不可贷”,成为农村群众认同的金融理念。在整村授信的同时,全省农信系统创新金融服务、丰富信贷产品,让越来越多的农户“信用”变资金。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