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产经

中国钢铁业如何走出产能过剩危局?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3/3/11 10:07:12

    目前由于国内钢铁产能过剩、进口铁矿石高价吞噬钢企利润等原因,2012年全国钢铁行业遇到了自新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那么,如何能够与这巨大的产能过剩“赛跑”,并且赢得市场先机,对于目前的钢铁业来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是迫在眉睫。

    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中国钢铁业整体处于亏损边缘

    2012年,全国钢铁行业亏损额289.24亿元,同比增长7.39倍。全国政协委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朝晖分析认为,钢材市场供大于求仍将矛盾突出。“预计2013年国内粗钢产能将超过10亿吨”。而下游行业需求不足,铁路运输业完成投资同比仅增长2.4%,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11.7个百分点,造船行业完工量同比下降21.45%。

    此外,孙朝晖指出,进口铁矿石高价吞噬了钢铁行业微薄的利润。“钢材价格稍有上涨,进口铁矿石便立即跟涨,且涨幅远远高于钢材价格”。

    目前,钢铁企业普遍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据统计,2012年全国钢铁协会会员企业销售收入下降4.31%,银行贷款同比增长8.6%,财务费用同比上升24.29%。会员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到2012年末达到68.32%。

    源头入手,淘汰落后,严格把控行业的无序增产

    据了解,过去五年全国共淘汰落后炼钢产能7800万吨,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产能过剩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但是现实中,却是淘汰小的又上大的,这五年又纯增了2亿多吨产能。2012年全国粗钢产量近72000万吨,产能达9至10亿吨,而目前还有一些在建的或者即将投产的。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义芳说,最令他感到担忧的是,当下钢铁行业的无序增产,并还有再增产的趋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左右。估计将消耗7亿多吨钢,所以产能还有2亿多吨过剩,这也使得供大于求,价格仍然上不去。”王义芳说。

    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为此表示,政府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力度仍不够,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对存量化解,千万不要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一定要从源头把住钢铁行业无序增产。

    发挥市场机制,实施结构调整,是解决产能过剩危局的关键

    “实施钢铁行业调整,对政府来说,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说。河北在产能调整过程中不区分国有、民营,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大力支持技术先进、市场欢迎、节能减排措施到位的钢铁企业发展。

    当前,河北拥有2亿多吨的钢铁产能,未来计划消减6000多万吨,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5年来,河北省已淘汰炼铁4892万吨,占到全国的41.8%;淘汰炼钢3496万吨,占到全国的44.8%。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昌说,目前,河北钢铁行业结构调整遵循三个路径,一是减量调整,把生产总量降下来,将剩下的企业做精做强。二是淘汰落后,鼓励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优化钢铁企业的市场布局。三是节能减排,通过绿色高效的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尽管国内钢铁行业的前景并不乐观,但业内专家以及钢铁产能大省的政府官员都在两会上积极献言建策,为行业早日走出产能过剩的危局而努力。他们表示,希望国家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严格落实规范钢铁企业生产发展、加快企业兼并重组等政策措施,加快化解行业的产能过剩,为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报记者姚凡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