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产经

现实不讲面子教育需要蓝领通道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3/26 15:55:37

  文/本报记者  李会


  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据鲁昕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用鲁昕的话说,“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


  如果这个思路能够得以贯彻,万幸,那将是学生与社会的双赢。


  这些年来,“面子”导向已经严重扭曲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金钱和面子的双重推动下,大批学校踏上“专升本”之路,资料显示,1999年大学扩招后有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专升本”,越来越多的学校变得“高大上”;同样因为面子,职业技术学校普遍门庭冷落,学生们一心挤入综合性大学。


  而现实却不讲面子。


  寒窗12年,莘莘学子终于考入大学,而且是名头唬人的综合性大学,不但自己,连父母都觉得面上有光。可4年之后,却有不少学生发现,等待自己的是“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结局——或者学校设置的专业因太过热门而导致供过于求,或者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自己却一无所长。


  全盘“高大上”的教育带来的伤害远远不止于学生层面,这种教育模式对于经济发展也有不小的伤害。中国制造正处在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时期,大量的企业普遍渴求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每年几百万的应届毕业生,这样的人才却千金难求。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沿海到内地,“用工荒”年复一年地困扰着中国的制造企业。


  因为重面子导致的教育错位,不但让学生、企业“没面子”,也让社会变得“没面子”——就业问题愈演愈烈。


  要梳理这个问题,当然是要从高等学校的设置开始着手。据报道,本次调整的重点正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那批地方本科院校,引导这些地方高校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


  社会需要两条腿走路,不但需要基础学科人才,也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教育设立“蓝领通道”利国利民,这不是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