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证券时报
35城新建商品住宅 库存创近5年新高
当前,房地产市场推盘节奏加快,但购房者观望情绪浓重,导致库存进一步上升。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被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创近5年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2489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19.5%,创 2010年以来新高。35个城市中,有28个城市库存同比增长。其中南昌、济南和宁波3个城市的库存上升幅度较大,同比增幅分别达到68.6%、63.8%和56.8%。另外,南宁、贵阳等7个城市的库存出现了同比下滑态势。
尽管4月份房企加大推盘力度,但市场看跌情绪较重,使得部分未消化的新增供应转化为库存。数据显示,4月份,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度新增供应量大于成交量,创今年以来单月新增供应的最高水平,整个市场推盘节奏正逐渐加快。
其中,一线城市房企的推盘节奏率先加快,但购房者也滋生了观望情绪,导致库存环比与同比双双上升。二线城市库存呈现波浪式的上升态势。三线城市库存保持匍匐前进的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为15.2,这意味着市场需要用15.2个月的时间才能消化完这些库存。而在3月份,该数值为13.9。
35个城市中,仅有10个城市存销比位于12以下,上海和北京接近12,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指出,这12个城市库存去化周期相对较小。温州的存销比为42.4,居35个城市之首,合肥在35个城市中垫底,存销比仅为5.9。
严跃进表示,由于4月成交没有预期好,一、二、三线城市的去库存化都受到了影响,存销比较3月有所上升。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制冷剂R22大幅涨价 氟化工行业逐渐回暖
在经历了长达3年的调整后,氟化工行业或将进入复苏早期阶段。今年3月以来,以制冷剂R22为代表的氟化工产品涨势凶猛。而随着5月以来天气逐渐炎热,这些产品的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昨日,三爱富(600636,股吧)、巨化股份(600160,股吧)两家氟化工上市公司双双涨停,涉足氟化工产业链的鲁西化工(000830,股吧)涨幅亦达到4.35%。生意社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以来,氟化工行业指数从652点涨至687点,涨幅达到5.26%,行业正在逐渐回暖。
制冷剂R22无疑是氟化工行业回暖的主要推手。据了解,3月至今,R22市场价格涨幅高达33.5%,带动R22原料三氯甲烷价格亦上涨28%。生意社化工分社社长张明表示,实际上在去年四季度,氟化工产业链的多数产品就在一点一点反弹,没有出现大涨大跌的局面,这意味着行业的基础比较扎实。
分析人士认为,R22大涨或是受去商品化预期的影响。今年是我国履行《蒙特利尔条约》的第一年,该条约的主要宗旨是控制生产和使用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性的化学物品,R22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制冷剂产品,将会被重点削减产能和消费。
张明表示,尽管今年R22去商品化进程开始,但它仍是氟化工下游重要产品PTFE和新型制冷剂R410A的基础原料,国内和欧美的需求一直还在。还有不少旧式的空调和冰箱依然需要R22作为制冷剂。
尽管目前我国还未出台淘汰R22的具体操作措施,但随着号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通过人大表决,市场预期认为一旦R22操作政策出台,国内R22市场将面临严格生产和销售监管。届时,不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有望关停。
氟化工产品价格大涨巨化股份快速涨停
异动表现:昨日,早盘受氟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消息刺激,氟化工龙头巨化股份(600160)开盘即封住涨停,强势特征明显,后市有望继续上涨。
点评:公司主要从事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基本化工产品等的生产与销售,拥有从上游萤石制氢氟酸至氯氟烃替代品和氟聚合物为止的完整氟化工产业链,是国内综合生产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氟化工基地。
近期,氟化工行业复苏势头强劲。据报道,R22由3月初的10000元/吨连涨两月,3、4月的涨幅分别达到18%和12%左右,短短两个月时间的累计涨幅超过30%。
2010~2011年,氟化工行业大幅扩建,加上下游需求增速回落,使得行业供给过剩,产品价格持续回落。2013年8月,环保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含氢氯氟烃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的通知》,将实施HCFCs生产、销售、使用配额和备案管理制度,HCFCs配额进一步缩减。去商品化、气温回暖推升冷剂需求以及新环保法修订案通过,成为氟化工产品涨价的主要原因。新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有助淘汰化工行业落后产能,减少市场供应量,提振产品价格。
公司股价长期下跌,近期对市场信息反应积极,短期有成为龙头品种的潜质,建议积极关注。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憧憬港府楼市调控减辣 地产分类指数涨3%
新国九条利好股市,A股昨日大涨2%,加上投资者憧憬港府将为本地楼市调控“减辣”,提振港股昨日高开高走。在中资股和香港本地地产股合力推动下,恒生指数一举收复22000点大关,收盘报22261.61点,全天大涨近400点,大市总成交也较前一交易日放大约25%至671.5亿港元。
有消息称,港府有意放宽双倍印花税换楼期限,香港本地地产股因此大受追捧。截至收盘,长江实业(00001.HK)和恒基地产(00012.HK)的升幅均超过4%,新鸿基地产(00016.HK和)新世界发展(00017.HK)的升幅接近3%;上述几大香港地产蓝筹股齐齐发力,助推恒生地产分类指数大涨3%,显著跑赢大市。
据接近港府的消息人士透露,港府为实现在本立法年度内通过“双倍印花税”草案,计划就6个月的换楼期限作出让步。
有物业中介代理表示,面对香港楼价近年来持续上升,港府于去年初引入“双倍印花税”等楼市调控辣招,规定香港市民买入第二套物业时,物业计价印花税将倍增。以楼价在300至400万港元区间的物业为例,其计征税率将由1.5%倍增到3%。不过,如果换楼的香港市民在买入第二个物业后的半年内沽出原有物业单位,将可向税局申请退回印花税倍增了的部分。
消息人士称,港府拟修订并放宽有关限制,将6个月的换楼期计算标准,由目前的以临时买卖合约起计算改为完成交易后起计算。这意味换楼客将有更多时间转售原有物业单位,无需急于放盘。消息人士还透露,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今日会罕有地出席香港立法会审议印花税会议,希望能逐条回应议员对草案各项修订的建议,以免议员继续“拉布(filibuster,西方议会政治专业术语,即在议会故意发表冗长演说以拖延表决)”,导致恢复相关草案的二读及三读日期被延迟。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游资策动 有色煤炭股大面积涨停
久旱逢甘霖。在镍价持续上行以及新国九条的刺激下,困顿很久的煤炭有色股近日一改颓势,连续大幅飙升。不出意料的是,背后的推手依然是游资。
受镍价持续上行带动,近日镍业股表现尤其抢眼。吉恩镍业(600432,股吧)、华泽钴镍(000693,股吧)不仅创出新高,而且近期涨势明显加速,已拉出三四个涨停板。恒顺电气(300208,股吧)短线也已连收两个一字涨停板。
在镍业股强烈的赚钱示范效应刺激下,上周五一向凶悍的有色股股性被激活,部分小金属个股已蠢蠢欲动。如金钼股份(601958,股吧)早盘一刻钟即攻上涨停板。云南锗业(002428,股吧)、东方钽业(000962,股吧)、太钢不锈(000825,股吧)等纷纷大涨。本周一,因周末发布的新国九条有效激发市场人气,有色股涨势愈演愈烈,并蔓延至煤炭股,展开一波凶猛的反弹行情。当天煤炭指数大涨7.88%,位列各大指数之首,在行业指数中排名第二的即是采矿指数,升6.23%。
推动这些有色煤炭股涨停主力依然是游资,而且多头出击迹象明显。
华泽钴镍因连续四涨停而成为近日短线涨幅最大的牛股。公开交易信息显示,华泽钴镍在5月7日收出第一个涨停板时,当时齐鲁证券淄博重庆路营业部、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作为买一、买二大举扫货超2000万元;5月8日,7日的两大买家在顺利出货的同时又反手再买,不过买一、买二换了位置。此外,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浙江)杭州东新路营业部等嗅觉敏锐的游资也积极介入;5月9日该股继续涨停,这次的大多头换成了申银万国证券上海陆家嘴(600663,股吧)环路营业部,而国泰君安交易单元(227002)、国泰君安证券深圳深南东路营业部、财通证券绍兴人民中路营业部和华泰证券(601688,股吧)上海武定路营业部,买入额也在千万元左右;5月12日,华泽钴镍收出第四个涨停板,在申银万国上海陆家嘴环路营业部、国泰君安交易单元(227002)等获利了结的同时,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第三次杀入,作为买一抢筹2581.99万元。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中国证券报
部分城市今年住房用地供应指标料调减
近日有消息称,国土部曾连续4年公布的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今年将暂停公布,改由各省(区、市)自行公布供地计划。对此,国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是否公布尚未最终确定。分析人士指出,鉴于部分区域的房地产市场风险凸显,监管层今年将调减部分城市的供地指标,全年全国土地供应量可能有所下降。为了避免给市场预期带来负面影响,暂停公布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实属情理之中。
强调盘活土地存量
出于土地财政的压力,不少地方政府希望获取更多的土地指标,但在房地产整体供需形势趋于平衡、部分区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监管层的考量有所不同。去年9月,国土部召集13个省份和16个城市的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开会,专题研究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在会上,国土部指出,重点城市要释放“政府增加土地供应”的积极信号,而对于市场供应过于庞大的城市,适当调减供地规模。“调减”这一提法是首次提出。
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投资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全国整体市场供需关系已趋于平衡,部分城市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同时,地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房地产、地方经济结构中的“房地产独大”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在这一背景下,继续维持以往的供地规模恐怕不合时宜。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煤企涨价意愿遭遇水电出力挤压
A股“煤飞色舞”颇有2006年盛况再现的味道,但背后却难掩煤炭企业境况大不如前的窘境。太原煤炭交易综合价格指数较上期再度走跌。虽然继神华集团本月涨价之后,部分中小型动力煤企业均有了适当涨价意愿,但在南方雨季不断、水电出力预期大增的背景下,多数煤企的提价预期或难以遂愿。
产地煤价复跌
继上周港口煤价难得的小幅收涨后,本周产地煤价再传跌声。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最新发布的太原煤炭交易综合价格指数为86.10点,较上期下降0.07点,该指数连续两周持平后出现小幅震荡下跌。其中,动力煤价格指数82.62点,与上期持平;炼焦煤价格指数76.89点,较上期下降0.11点;喷吹煤价格指数91.30点,与上期持平;化工煤价格指数132.15点,较上期下降0.21点。
分析人士指出,部分地方炼焦煤企为争取市场份额,以及部分煤种价格补跌下调,是本期指数微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但仅从动力煤来看,挺价意愿仍然较强。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表示,山西动力煤市场价格已连续五期持平,朔州地区部分洗煤品种供应量偏紧,部分中小型煤企有适当涨价意愿。
山西当地贸易商表示,随着大秦线检修结束,港口调入恢复正常,山西北部地区发运至港口的动力煤数量也逐渐增加,市场成交情况较前期有所好转。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三部委出台差别电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联合出台《关于运用价格手段促进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自2014年7月1日起,对淘汰类水泥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
通知规定,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明确淘汰的利用水泥立窑、干法中空窑(生产高铝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除外)、立波尔窑、湿法窑生产熟料的企业,其用电价格在现行目录销售电价基础上每千瓦时加价0.40元。各地可在上述规定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提高加价标准。
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水泥生产线生产许可证管理,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水泥生产线,一律不予以换(发)生产许可证。省级发展改革、物价、工业、质检等政府部门和电网企业要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水泥行业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工作。
据悉,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确定的标准,研究制定对其他水泥企业实施基于综合电耗水平的阶梯电价政策,促进行业技术水平进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镍价疯涨 行业洗牌
受供应增加预期影响,近期国际镍价持续上涨,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五成。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因镍价上涨,目前不锈钢企业镍铁采购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到处买不到货,一些地方企业开工率不到3成,企业已经开始寻找替代品。分析师表示,金属镍价格后市继续看涨,今年均价有望达2.5万美元/吨。
下游企业水深火热
受淡水河谷镍加工厂暂停及全球三大镍供应国中的印尼禁止镍矿出口、俄乌局势令市场担心俄罗斯可能遭遇贸易制裁等因素影响,近期国际镍价持续上涨。数据显示,5月9日,伦镍盘中突破2万美元/吨,创下两年来新高;金川镍每吨上调11700元,单日涨幅创4年来新高。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镍资源紧缺,但又是用镍大国,99%的镍需求要靠进口。印尼的红土镍矿一直是我国镍生铁冶炼的主要原料,印尼的禁令短期之内不会放手,加上俄罗斯的镍出口可能受影响,市场预期我国六成的中小镍企可能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
上海钢联(300226,股吧)(300226)“我的有色网”分析师张琦琦表示,目前11个港口镍矿库存量2135万吨,最多够国内企业用5个月。受镍价上涨的影响,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开始转产或停产,开工率开始下滑。如山西地区的企业由于买矿困难,大部分企业已停产,开工率仅为20-30%。
张琦琦同时表示,2014年1月份印尼禁矿以来,镍矿涨价60-70%,镍铁上涨30%,不锈钢上涨逾10%。目前,镍铁厂买不到镍矿,不锈钢厂买不到镍铁。以前钢厂是老大,现在矿山是老大。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下游企业已经开始调整产品的原料配比,一些不锈钢厂开始用镍板、废不锈钢替代镍铁,如金川集团已经将废不锈钢的比例提高到20-30%,一些国有钢厂也开始跟随,这对企业的产能释放造成影响。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产能过剩需求不振尿素价格继续下滑
受国内供货压力巨大、下游需求低迷及避险操作为主等因素影响,近期国内尿素价格持续下滑,局部价格深度下探。根据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山东企业小颗粒报价日前跌至1350-1380元/吨,较上周五下滑1.80%,同比去年大幅下滑近30%,创出十几年来新低。卓创资讯尿素分析师国亚萍认为,短期内尿素市场气氛低迷,仍无明显利好因素刺激。
2013年,我国合成氨总产能达7408万吨,尿素总产能达7948万吨,均出现产能过剩。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又有19个新建的尿素项目投产,合计尿素产能1016万吨。2014、2015两年内预计还有25个尿素项目建成投产,合计产能1674万吨(其中1100万吨在内蒙古、新疆两地建设)。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尿素产能将突破9000万吨,产能过剩将达到空前的2000万吨。
全球尿素供需情况依然保持供过于求的形势,而且过剩量将继续增长。国际市场的供求形势使我国化肥行业希望通过出口化解过剩产能的前景显得极不乐观。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报告指出,尽管原料煤价下跌,尿素成本下移,但下游农业需求萎缩,工业市场清淡,供给过剩严重,出口市场价格不振,后市难有表现。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融资宠儿回归 传媒股再成布局重点
2013年,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传媒股可谓是两融市场的“宠儿”,融资客的蜂拥买入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传媒板块的盛宴。随着今年2月以来新兴产业板块的调整,传媒股也遭到了冷遇;不过5月以来,传媒股的融资净买入额达到4.43亿元,再次攀升至融资净买入榜单首位,融资“宠儿”回归。市场人士指出,市场的大幅波动并未降低融资客对于传媒股的热情,这可能意味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去估值泡沫后,传媒板块的布局时点逐渐到来。
传媒股演绎王者归来
2013年年初,传媒股开启了一波单边上涨行情,嗅觉敏锐的两融资金纷纷参与其中,华谊兄弟(300027,股吧)、掌趣科技(300315,股吧)、中青宝(300052,股吧)等一票“明星股”成为融资客热捧的对象,单日融资净买入额一度超过亿元,融资的大幅买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传媒股的盛宴。2月份以来,新兴产业板块迎来集体调整,传媒股也未能幸免,期间申万传媒指数累计下跌15.87%,在此期间,传媒股也遭到了冷遇,融资偿还压力明显增加。
不过5月以来,传媒板块再次攀升至融资净买入榜单的首位,曾经的融资宠儿开始上演王者归来的戏码。期间传媒股的融资净买入额达到4.43亿元,远远领先排在第二位的商业贸易板块。从单日数据来看,除5月9日出现小幅净偿还1456万元外,其余几个交易日均实现融资净买入,5月5日和5月6日的融资净买入更是分别达到1.20亿元和1.9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5月以来传媒指数波动幅度有所增大,5月7日更是下跌2.19%,不过这并未降低融资客对此类品种的热情。由此看,两融资金布局传媒板块的信心较为坚定。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上海证券报
上市公司跑马圈地布局移动医疗
近日,由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中心等机构联合举办的2014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峰会暨投融资论坛在上海举办。工信部专家等与会人士指出,国内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将在2016年轻松突破百亿规模,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面对其中的机遇,上市公司也已开始跑马圈地,筹谋未来的市场优势地位。
在本次论坛上,据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介绍,国家相关部门对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高度重视,对涉及改善民生的领域更是视为重中之重。国内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医疗健康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把移动医疗健康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使之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认为,当前国内众多传统医疗健康企业均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移动化是绕不过的必经之路。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中心主任李易则对上证报表示,在医疗健康领域,老百姓目前还没有真正尝到互联网带来的甜头。也正因为如此,他坚信,未来的十年,移动互联网一定会重构甚至颠覆中国人的看病方式及保健方式,这也必将成就移动医疗健康的黄金十年。
记者发现,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已经敏锐地开始了对移动医疗大蛋糕的“挖掘”,如万达信息(300168,股吧)、光一科技(300356,股吧)、易联众(300096,股吧)等上市公司都不约而同地打造移动医疗的新看点。
万达信息卫生服务部副总经理冯东雷对记者表示,随着移动医疗、健康物联网、健康云服务、医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逐渐进入行业视野,以此为支撑的智慧医药健康服务正在成为可能,并催生了过去无法实现的新型服务方式。据他介绍,万达信息的移动医疗系统,作为医疗终端的“最后一公里”,已覆盖了上海20多个社区,运用互联网手段,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环保压力加速产能整合钛白粉行业迎业绩拐点
据上证报资讯获悉,受市场去库存化程度较好影响,4月份以来,钛白粉企业连续上调出厂价,幅度在每吨300-600元不等,涨幅在3%-5%不等。另外,去年11月份召开的2013年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上曾透露,钛白粉污染防治政策已完成初稿,按照计划将于今年出台。业内预计,随着市场库存出清和行业产能加速整顿,后续钛白粉仍存在调价可能,带动行业供需格局向好。
钛白粉行业作为产能过剩、污染物较重的化工材料,正在加速整合当中。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钛白粉产能近300万吨,到2015年,钛白粉产能将超过400万吨。大量新增产能导致行业竞争激烈,盈利水平下滑,很多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同时,我国钛白粉企业主要以硫酸法为主,而杜邦、科斯特、亨斯迈等跨国公司均采用氯化法。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企业生产规模小、工业相对落后、污染较大。考虑到行业无序竞争和污染排放因素,环保部正在加快钛白粉行业污染物防治。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钛白粉污染防治初稿,将在清洁生产、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要求。国内钛白粉年产能过10万吨的企业仅约10余家,而低于5万吨的企业,合计产能有近50万吨,如果该部分产能被淘汰,将减少行业总产能20%左右,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
同时,在《钛白粉行业准入条件》修订版中,重点强调了在既没有可开发的钛矿资源,又没有硫酸资源配置的区域新建、搬迁进入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系统的建设,应该进行一定程度限制。另外,钛白粉工艺副产物必须建立起“资源化回收利用体系”。无论是国家鼓励类工艺流程,还是新增限制类工艺流程,都明确规定采用目前国内、国际的先进工艺,避免和阻止平面化产能扩张的弊端。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政策扶持叠加金属价格弱复苏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盈利改善可期
近期伦敦镍价大涨,引发国内有色金属期货价格集体反弹。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金属价格有望迎来弱复苏,近一月沪铜期价累计涨幅近10%。与金属关系密切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金属价格弱复苏和行业政策扶持的推动下,盈利水平出现改善契机。尤需注意的是,4月底商务部表示,要加快出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推动废旧资源回收规模。
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经济逐步改善,国外经济向上趋势明显,对金属价格形成支撑。国内方面,在政府稳增长政策持续推动下,经济企稳迹象显现,4月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当月汽车销售增速创2014年以来新高。海外方面,美国就业数据大超市场预期,复苏趋势进一步确认。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将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经济数据也全面向好,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双双上行。同时,在5月8日欧洲央行议息会议后,德拉吉表示,欧洲央行有意愿在6月采取行动,这意味着欧洲版QE可能会再度出现,对大宗金属价格形成正面支撑。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方面, 4月25日商务部就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商务部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目前已有3批共90个城市列入试点。截至2013年底,全社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达10多万家,回收总值接近6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12倍。
据初步统计,2013年废钢铁、废塑料、废有色金属、废纸、废轮胎、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7大品种回收总值接近6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12倍;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率达到70%以上。2013年的再生资源回收量,替代相应的原生资源,相当于节约能源1.7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亿吨。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3日讯 汇金抄底海工装备 通讯医药再获增持
据港交所披露数据显示,最近十个交易日披露的权益变动事项数780项,较上周基本持平。从机构们交易股票标的来看,海洋工程、通讯科技和医药板块个股获中外机构们的青睐。
进入5月后,不少机构投资者在市场羸弱的情况下,选择了较为稳定的大消费类股票,如深受航运行业低迷影响的造船业,以及有业绩保障的医药类和通讯类个股。根据港交所数据显示,中央汇金公司于4月30日,大手笔增持逾9.34亿股中国熔盛重工(1101),持股比例由0.7%骤升至14.05%,跻身公司第六大股东之列,持股总数逾9.83亿股。
与汇金公司同样看好造船业复苏的,则是对投资颇有建树的大佬史玉柱,史玉柱家族所控制的离岸公司于5月6日,认购了熔盛重工发行可换股债券10亿港元。市场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中民投在抄底过剩产业,意在获取政策支持。稍早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表示,在2017年以前我国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五大行业不再新增任何产能,此举将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优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快速成长。
此前3月,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董事长董文标和董事史玉柱一行,到熔盛重工南通造船基地参观考察,深入了解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及转型发展战略。在事隔不到两月时间,史玉柱家族就大手笔的买入熔盛重工可转债,这很显然是史玉柱认可了熔盛重工的价值,看好熔盛重工的未来成长性和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复苏。
资料显示,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规模较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业务涵盖造船、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