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PPI、CPI数据公布
翘尾因素施压通胀 货币政策稳健前行
本报记者 齐庆华报道
据国家统计局披露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CPI保持低位,PPI小幅提升。
具体来看,CPI同比上涨2.3%,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2.1%;食品价格上涨3.6%,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价格上涨2.5%。1-7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3%。从环比看,7月份CPI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持平;食品价格下降0.1%,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0.5%。
7月份,PPI同比下降0.9%,环比下降0.1%。其中,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1%,环比持平。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9%。
“CPI同比增长2.3%,符合预期。”民生证券研究院研究员朱振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食品环比-0.1%,猪病和存栏低位推动猪肉价格继续上涨;伏旱天气致蔬菜企稳,时令水果大量上市导致鲜果价格大幅下跌是食品价格环比回落的主因。非食品环比上涨0.1%则是因为暑期旅游季节性需求推动文娱价格上涨,此外,反映低端劳动力成本的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环比连续上涨。”
对于PPI小幅收窄的原因。朱振鑫认为,主要是由于前期低翘尾和稳增长政策效能释放。“受制于产能过剩,黑色和煤炭价格仍环比负增长。但稳增长发力,总需求改善,其他工业品产出价格环比涨幅均有所改善。”
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指出,在7月份-0.9%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2个百分点。
“下半年因翘尾因素,PPI同比增速将继续抬升。”朱振鑫强调,此前的稳增长政策释放,PMI新订单减去产成品库存合成的供需缺口指标连续走强,只要PPI环比不是太差,未来的PPI就有转正的可能性。
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提出了需求回暖后物价连续较快回升的现象。但对于上述数据,多数专家认为,数据表明整体通胀压力不大。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分析指出,7月通胀走势基本符合预期,CPI保持低位、PPI小幅提升。从7月的走势看,食品价格对CPI的拉动基本与前月持平,并且猪价与菜价对CPI同比的推升力度较前月下降,整体通胀压力不大。
虽然目前看来通胀压力不会显现,但是在朱振鑫看来,未来通胀从宏微观上看也确实具备上涨的基础物价,上涨压力始于四季度。
他分析道:“宏观看,货币供应二季度见底,CPI滞后见底。微观看,受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以及潜在供给的影响,未来猪肉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此外,受干旱天气影响,非猪肉品也将对食品价格推波助澜。三季度因翘尾因素,通胀同比上升的压力还不会显现,但四季度CPI同比会趋势性上升,预计年底通胀有触3%的压力。”
“整体看,现在稳增长的必要性下降,总量宽松的可能性下降,定向宽松下半年货币宽松力度不会强于上半年。”朱振鑫表示。
而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势,多数专家指出,货币政策仍将以稳健为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随着经济的运行,逐步向好,越来越稳健,实现7.5%增长目标的希望越来越大,货币政策也就没有进一步大规模放松的必要性了。在经济运行趋好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不会改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宏观研究员刘学智也指出,中国整体性货币政策仍然以稳健为主,并在这一前提之下存在定向宽松,目前经济企稳的格局比较明确,全面降准降息的可能性都不太大。下半年可能会稍微控制M2的增速、进而到年底时明显低于6月末14.7%那样的高位、增幅跌破14%也说不定。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