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的汉能集团,近年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了巨额融资。其中除了银行的巨额授信、银行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信托、民间借贷甚至新型的P2P平台也成为其融资的手段,汉能旗下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前段时间股价飙升,更是把李河君推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汉能集团不仅融资途径多元,其融资方式也多样化。在其令人眼花缭乱的融资迷局背后,是否存在着让人担心的种种问题?本文依托于爱搜金提供的数据,对汉能集团信托资管方式的融资进行简单的梳理,力图为大家提供一些值得注意的疑点和分析问题的角度。
在汉能集团资本棋局中,金安桥水电站是一枚十分关键的棋子。根据爱搜金的统计数据显示,涉及金安桥的信托产品多达69个,其中四川信托睿宝系列就发行了高达65款,预计计划融资额高达40亿元左右,这些理财产品绝大多数是以金安桥水电站的股权或收益权进行质押的。根据公开信息,2012年金安桥负债已经高达130亿元,资产总计也就164亿元,如果在加上40亿的信托产品,金安桥的负债已经超过其资产。就金安桥的融资而言,分析其融资数据中发现这样的一种趋势:融资期限越来越短、融资频率越来越快、融资金额越来越大,融资的成本越来越高。根据这一特征,我们猜想汉能集团内部资金链已经吃紧,或许已经陷入了融资困境,是在利用这些项目融资达到“借新还旧”的目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还需要一些时间和论证,我们拭目以待。
汉能集团手中,与已经上市的汉能薄膜发电相比,像金安桥这样的水电项目可以说是更为优质的资产。李河君时常提及,水电项目可以为集团提供十分充裕的现金流,其规模可达到每年数十亿。既然如此汉能为何还要质押股权去大规模融资,甚至要到p2p等高成本平台上融资?关于资金的去向,有一种解释是汉能在布局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包括其官方高调宣布的九大基地等项目。但是根据有关媒体披露,其广东河源汉能、四川双流等项目,以及九大基地的实际投资距汉能官方声称的规模相距甚远;其几笔海外并购项目,也多属于“抄底”性质,真实投入大幅低于外界预期。
也有一些资本市场的专家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汉能集团是否利用这些巨额资金进行了一系列运作,使旗下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一路飙升?根据爱搜金相关数据及其他公开数据,汉能薄膜发电的主要增发对象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很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资金实力。爱搜金数据显示,新华信托曾发行“华惠119号·珠海宝塔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珠海宝塔石化有限公司发放3亿元信托贷款,期限一年。但信托借款到期后,珠海宝塔并未如期偿还,而珠海宝塔正是南方宝塔的控股子公司。截至2014年三季末,宝塔石化短期借款规模已达54.5亿元左右,而在手货币资金却只有54.21亿元。
此外,我们注意到,从汉能集团的信托产品的融资结构看,其中以股权收益权质押的方式作为增信措施的信托产品占到了总数的95%。比如,由四川信托发行的睿宝10号,就是以500万股金安桥水电站的股权做质押的;睿宝22号则是受让金安桥水电站有限公司1766万股股权收益权。根据爱搜金的大数据统计显示,整个信托行业中,采取这种方式的信托产品的占比约为2.17%。这种融资方式并不常见,一般而言只有在企业资金周转紧张的时候才会质押自己的股权来进行融资。单从数据来看,这种类型的信托产品的风险似乎更高:根据爱搜金尽两年的数据分析,占比2.17%的股权收益权融资的信托产品中的问题产品占到了所有问题信托产品的10%。
即便是从汉能一些具体的融资项目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信息:五矿信托和五矿证券发行的针对一汽大众佛山工厂10MW光伏发电设备及其收益权上设立有多项抵押。这两个项目分别是:五矿证券-汉能1号清洁能源收益权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五矿信托-汉能11号清洁能源收益权集合资。这两个项目融资总额达到14000万元,抵押物的价值约6000 万。对投资者而言,这样的项目风险是比较大的。
如果将融资之道比作下棋,李河君无疑是一名高手,他的路数让我们眼花缭乱摸不透。在此,我们也仅是借助于爱搜金的强大搜索能力和数据模型,尝试着去梳理一些这场资本迷局中的疑点。我们也欢迎和期待各位就相关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真相只有一个,时间会给我们答案;李河君和他的汉能集团在我们面前也必然会越来越清晰,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转载自爱搜金,更多信息,请关注爱搜金。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