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澳门新濠江国际文化产业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澳门文交中心”)把握自贸区成立历史新机遇,紧扣国家“互联网+”战略,配合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搭建全国首创“文化项目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快落实 “海上文化丝绸之路”产业布局,加快实施“白墙经济”与“品味经济”战略方案,带动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向国内外消费市场纵深发展,让艺术走进每个寻常百姓家。
二、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时代演进
2.1文交所从产品时代,到闭环时代,再到生态时代。
1、交易所1.0时代:产品时代,即“标准化+可交易+可流通”;
2、交易所2.0时代:闭环时代,进一步增强金融的流通性,循环性,以及资本的可退出性,即“交易平台+文化基金+文化银行”。
3、交易所3.0时代:生态时代,强调以“互联网+”思维,从垂直纵深发展,构筑“平台+中心+版权+衍生品”的生态系统。
2.2交易所3.0时代特征
1、用做产业的方式来做交易所:未来交易所的竞争将发展到战略竞争、产业链竞争,以及产业资源协同能力的竞争层面。
2、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线上投资,线下消费,文化投资与文化消费的融合,弥补过去强调文化投资的单一性。
3、不是1,而是N:(1)参与主体多样化;(2)参与资本种类多样化;(3)人均参与资金额度松散化。
2.3启示
交易所3.0时代要求以更开放的态度,做好平台与各市场及机构主体的连接组织工作,形成命运共同体,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健、成长。
三、澳门文交中心产业布局:“海上文化丝绸之路”
3.1 “海上文化丝绸之路”产业布局构建思路
以澳门(发射器与过滤器)为起点,横琴(孵化器与连接器)为枢纽连接上海(辐射器),直达北京(提升器),由此带动沿线地区,如福建、浙江等地,辐射内陆地区,如四川、广西等地。
3.2“海上文化丝绸之路”其他节点初显成效
1、澳门节点完成平台基础搭建工作:(1)已获取澳门经济局与司法局依法监察;(2)完成平台交易系统与交易规则的建设工作;(3)与澳门新建业集团、澳门万国控股集团形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2、上海节点开始展现辐射效果:(1)先后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外高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2)发展上海汐贵、上海大唯等多家俱乐部管理人会员;(3)通过上海汐贵,成功引入福建六合院(福建)古典艺术家居有限公司,成立木文化中心。
3、北京节点深耕影视中心,厚积薄发:与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中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积极筹备影视项目、影视后衍产品开发,以及影视项目配套服务体系(如第三方担保)。
3.3充分发挥“海上文化丝绸之路”产业布局的作用
配套作用,“海上文化丝绸之路”中的各节点均是澳门文交中心商业生态圈中的重要一员,对文化产业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各节点联合才能为文化产业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
联动作用,“海上文化丝绸之路”中的各节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连点成线,线线成面,各节点联动而产生的文化效益是巨大的。
辐射作用,“海上文化丝绸之路”中的各节点犹如一个个雷达,辐射周边地区的文化机构,吸引他们参与到“海上文化丝绸之路”中来。
澳门文交中心在未来将进一步激发各个据点的潜力,深化“海上文化丝绸之路”产业布局。
四、澳门文交中心商业模式
4.1澳门文交中心商业模式内容
1、定位:文化项目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者。
2、核心价值
(1)解决刚性兑付问题:以文化消费带动文化投资,通过文化项目衍生品销售,赠送澳门文交中心版权投资权益的方式,有效地化解文化投资的刚性兑付问题。
(2)解决艺术品稀缺性问题:促进优秀的文化艺术品通过衍生品开发与销售,惠及人民群众,走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让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3)解决定价权问题:通过对版权开发应用领域及市场销售潜力的挖掘,版权相应的价值将在交易平台上得到价值体现。版权的价值体现会反向驱动版权的进一步开发、运营及销售。由此形成版权价值的市场公允度。
3、思路
“文化项目一站式服务平台”是基于“澳门+横琴”、“线上投资+线下消费”、“版权+衍生品”的多层次整合方式进行商业模式设计,以区域互联互通作为基础,以交易平台与销售平台作为核心驱动,以书画版权中心、木文化中心、珠宝艺术中心,以及影视文化中心作为四大业务支柱,以各业务中心优秀的版权及其衍生品作为投资与消费对象,配套完善、优质的第三方支撑服务机构,搭建全国首创的“文化项目一站式服务平台”。具体如下图所示:
4.2核心驱动要素
线上投资,线下消费:文化项目版权权益在澳门文交中心交易平台交易;文化项目衍生品在珠海新濠江财富管理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
4.3核心业务中心
澳门文交中心将以中心制推动业务建设:
(1)以中心制为运作导向:以中心运作制为主导,平台下放运营管理权力至各业务中心,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
(2)以消费性品类作为中心成立重要参考依据:挑选书画、红木、珠宝翡翠以及影视等4类具备较强消费属性的文化项目类别作为中心成立的参考前提;
(3)中心组织架构:设立书画版权中心、木文化中心、珠宝艺术中心,以及影视文化中心,其可独立开发市场,组建俱乐部管理人及经纪会员队伍。
4.4配套机构
配套保管、保险、鉴定、销售队伍、电子交易系统、人才队伍;如雅昌文化集团、平安保险、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4.5“文化项目一站式服务”开展-文化项目产业孵化机制
4.5.1文化项目孵化机制内容
1、产业整合关键路径:平台—中心—版权—衍生品。以交易平台与销售平台为产业整合双核心,以4大中心为业务驱动力,甄选组合产权产品内优质版权,研发文化艺术衍生品。
2、项目孵化关键路径:孵化判断—>成果转化—>市场检验。
(1)孵化判断:鉴定文化项目的可孵化性,即选取具备文化艺术衍生品开发潜力的文化项目。
(2)成果转化:进入文化项目标准生产流程,资产评估—资产保管—资产保险—产品生产--销售渠道。
(3)市场检验:通过销售市场与交易平台二级市场双层检验资产价值,实现项目资产与版权资产的价值发现。
3、构建“高标准、高效率、高价值”的文化项目产业孵化机制
(1)高标准:产业孵化关键环节均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如资产保管由上海外高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接保管;资产保险由平安保险承保;产品生产由雅昌文化集团承接生产制作。
(2)高效率:流程标准化、合同格式化、生产程序化,管理有序化。
(3)高价值:发现优质文化项目,塑造文化项目孵化群,打造园区产业圈。
4.5.2文化项目孵化案例
1、产品设计总体思路
(1)产品特点:购买文化艺术衍生品,送组合产权权益。
(2)价格标杆:进驻金融渠道VIP室
依托金融渠道,如银行、保险以及财富管理等机构,将艺术衍生品展示在其贵宾室内,树立价格标杆。目前,以中信银行苏州分行为试点,艺术衍生品正准备向全国中信银行网点铺设。
(3)媒体特点:抢占舆论制高点
借助知名媒体(如《读者》、《收藏之家》、《收藏天下》等),传播商业生态模式,抢占舆论制高点,配合价格标杆形成。
2、产品具体案例:
(1)超级版画:购买戴士和超级版画,送一定市值的《“金山岭”组合产权产品》份额,有机会免费获得该超级版画。
(2)红木衍生品“代代相传皇宫椅”:购买《“廖熙传奇”艺术品组合产权产品》,俱乐部会员可通过5万份额自由置换“代代相传皇宫椅”一套。
(3)金龙翠宝饰品:购买金龙翠宝小饰品(源于台湾玉雕大师叶金龙的精美玉雕作品),送 《“金龙翠宝”组合产权产品》份额。
五、澳门文交中心战略方案:“白墙经济”和“品味经济”
5.1“白墙经济”和“品味经济”内涵
“白墙经济”是指澳门文交中心通过艺术品、文化艺术衍生品满足公共场所、私人场所中的白墙“消费”所带动的经济效益;
“品味经济”是指澳门文交中心通过艺术品、文化艺术衍生品满足文化机构或个人为了提升形象、展现品味的需求所带动的经济效益。
5.2“双经济”战略是为开辟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做出的战略部署
1、国内中产阶级崛起成为“白墙经济”的重要市场基础。国内中产阶级快速崛起,住房拥有量节节攀升,家庭与办公环境白墙的美化,以及心理精神的追求成为“白墙经济”的重要市场基础。
2、国内M型消费市场结构成为推行“品味经济”的重要前提。国内消费市场将呈现M型结构,即大众消费与精众消费两极化,精众消费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品味消费,产品品质,因此“品味经济”符合新一轮消费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3、“双经济”战略有力打破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发展空间边界。“双经济”战略打破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发展空间边界,填补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艺术衍生品的市场空白,加快澳门文创产品与服务进入内地消费市场。
5.3“多看效应、眼熟效应”实现“双经济”战略循环
心理学上将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称为“多看效应、眼熟效应”, “双经济”战略一旦实施,公共场所、私人场所的白墙上挂上澳门文交中心文化艺术衍生品,机构或个人通过澳门文交中心文化艺术衍生品展现独特品味。频频进入大众视野的澳门文交中心文化艺术衍生品引发的“多看效应、眼熟效应”将推动“双经济”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循环。
六、澳门文交中心助推“文化普惠”
澳门文交中心通过搭建“文化项目一站式服务平台”,布局“海上文化丝绸之路”,实施“白墙经济”与“品味经济”战略方案;为人民群众,带来越来越多优秀的文化艺术衍生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为艺术家传播艺术思想、艺术作品价值,聚集粉丝群,扩大艺术影响力;带动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增长;实现“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助推“文化普惠”。
在未来,澳门文交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平台+中心+内容+衍生品”的商业生态系统,以书画版权中心、木文化中心、珠宝艺术中心,以及影视文化中心作为重点推进,打造文化项目一站式服务平台。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澳门文交中心“投资与消费”结合的文化艺术衍生品的面世将掀起“白墙经济”“品味经济”的序幕,推动文化产业消费市场发展。
澳门新濠江国际文化产业交易中心
王可
二零一五年五月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