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经产经

烧钱炒作博出名 P2P何去何从?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6/9 10:21:02

2015年过半,P2P的发展势头依旧不减。近段时间,平台间的“烧钱”竞赛更是不断升级,不少平台还辅以各种出位手段竞相炒作,P2P生态一时间被搅得乌烟瘴气,乱象丛生。

 

烧钱果真烧出了真用户?

 

现阶段,P2P平台没有不对用户让利的。随着竞争的加剧,让利程度只有更甚,烧钱也只有越少越多。有平台负责人透露,获客成本已经从前几年的人均100元上下增至500元,如果是知名度不够的平台或新上线平台,获客成本更是要上千,有的甚至高达1500元。

 

这些烧出去的钱,果真派上用处了吗?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吧。近日,第三方支付平台汇付天下发布一份P2P行业发展报告,报告称,以其账户系统托管的600家P2P平台300万账户数为数据样本统计来看,有成功交易的用户(即成功进行过充值、取现、投标、借款和还款中任意一个交易的个人用户) 仅占34.3%,而近七成用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围观者”。

 

如果仅算最为核心的投资用户,其转化率会更低。据相关人士透露,国内一些大型P2P平台,由于营销推广投入过大,注册用户数增长很快,但转化为投资用户的占比却很低,转化率很难超过10%。

 

平台通过注册送红包、投资返现等让利方式快速圈住用户,再用漂亮的数据获得投资机构的橄榄枝,拿到融资后再进行新一轮的烧钱圈用户。然而许多平台太过急功近利,不肯花功夫做出好的产品,不肯优化用户的体验,往往把用户圈住了却留不住。循环往复,就形成了“烧钱-圈用户-流失用户-烧钱”的恶性循环。这种模式并不是可持续的,然而这仍然是大部分平台采用的模式。只要这种恶性循环不停转,平台间对于用户的争夺只会愈演愈烈,最后必然会危及到整个行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无下限炒作刷新底线

 

近期,平台炒作的事件也是接二连三地出现。比如有上市公司就借P2P狠狠炒作了一把:上海多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更名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价连续两天涨停。

 

除了炒高股价,有的平台还虚假宣传,硬是傍上了“银监会”。事情是这样的:P2P平台“赢多多”宣称其在银监会办公,却引得银监会发表声明否认此事。后经记者调查发现,赢多多与银监会实为邻居,银监会的办公入口在北楼,而赢多多在铺楼,但其网站的宣传地址则为鑫茂大厦(银监会)6层。此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出名”方式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P2P平台无下限炒作的事件不在少数。炒作也许能换来一段时间的曝光量大增,但热点期一过,或一经辟谣,揭穿真相,受到伤害的还是平台自身。而真正发光发热,能持续吸引用户的还是好的产品。当然宣传造势不能少,但只有在做好产品的前提下,宣传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P2P该何去何从?

 

P2P的业务说到底是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场景的金融信息服务,其本质仍然是对于风险的控制。衡量一个平台是否是好平台,最重要的一个指标还是其风控水平。与其忙于过度营销炒作,或是盲目跟风砸重金圈用户,都是表面功夫,未触及到真正的要害。

 

P2P该往何处去?一些平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政信系平台浙金网凭借安全可靠的政信资产信用背书,迅速提升了投资者对其的认可度。在国内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有政府信用担保增信,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信任成本。

 

浙金网(zjmax.com)是全国领先的政信资产交易平台。平台上线至今6个月,始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成交总额近3亿元。浙金网立足“P2G+PPP”模式,平台搭建起一座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基建项目的桥梁,其资金主要投向浙江当地的民生建设,已上线的“民生宝”“五水融”等产品,都是由地方政府下属的国企进行优质资产转让,达到AA评级的发债平台提供担保,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安全等级,提振了投资人的信心。

 

合法合规,透明运作

 

作为P2P平台里透明化运作的先行者,浙金网始终坚持做纯粹的信息中介,平台不设资金池,资金由第三方平台独立托管;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风控审核,并在平台上透明公开,充分披露项目情况、融资主体情况、担保人情况、资金用途、还款来源、风控措施等信息,投资人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此外,投资人的交易数据凭证将独立保存在第三方平台“无忧存证”上,并且得到法院和权威公证处的认可。由此,浙金网首创资金透明、项目透明、信息透明和交易透明的原则,为投资人打造出风险透明可视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多元产品,转让灵活

 

目前,浙金网上线的产品既有投资期限在1-2年的中长期产品,也有10-180天的短期产品,覆盖了大多数投资人群的需要。平台上线资产均为优质政信资产,风险较其他融资端为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平台低了不少,收益率也维持在较为合理的区间,平台整体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5%-10%。此外,在平台购买产品5天后,投资人即可进行转让,提高了资金灵活性。

 

自从P2P出现在公众视野以后,似乎就游走在天堂与地狱、冰与火之间的灰色地带。一方面是风口所向,一方面又负面新闻缠身,这放佛是任何新生事物必经的“阵痛期”。然而,孩子迟早会长大,那么决定它长大后是变成好人还是坏人,自身的自律很重要,而如何制定监管规则更为重要。监管不能管得太死,也不能什么也不管不问,监管要划清界限,严惩出界,也要留出空间,鼓励创新。监管只有变成一张滤网,P2P才会拨云见日。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