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索尼集团在2014财年战略会议上宣布,将于2014年7月1日成立“索尼视觉产品公司”,并声称2015年度实现4000亿日元运营利润的经营目标。但这个战略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周五(5月23日)早盘,索尼(6758.JP)股价应声下跌超过3%,索尼的新4000亿目标也被指缺乏说服力。
作为索尼集团的掌门人,平井一夫2012年上任之后对索尼进行了很多变革,但似乎对索尼产生不了太大的作用。据日媒报道,如今日本各大家电企业的营业状况均处于回暖期,唯独索尼一家亏损,而股东们对社长平井一夫的不满之声再次爆发出来。
连年亏损 变卖为生
2013财年,索尼再次陷入亏损。索尼最新的业绩预报显示,预计2013财年的净亏损将达到1300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这已是索尼第四次下调2013年的业绩预测。索尼最初发布2013财年业绩预测是在去年8月,预计净利润将达到500亿日元。
这也是索尼六年来第五次亏损。从2008年到2013年的六年间,索尼仅在2012年实现盈利43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其他五年业绩均陷亏损,亏损额共计已达9800亿日元(约合96亿美元)。
为了填补疲弱的消费电子产品业务带来的亏损窟窿,索尼从2012年就启动了资产出售。2013年开始,索尼就出售了一系列房产以缩减开支,其中包括以11亿美元出售位于纽约麦迪逊大道550号的美国总部大楼。
2012年4月1日,52岁的平井一夫踌躇满志的表示:“现在是索尼求变的时刻,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但是现在,已经有媒体报出平井一夫恐因索尼业绩预期下降卸任CEO的消息。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称,索尼的扭亏方式多集中在“卖资产”,只有“节流”却没有“开源”,一直没能研发出更有市场的产品,是导致它在电子消费领域不断没落的主要原因。
创新乏力 步履蹒跚
索尼曾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明星,“Walkman”等创新产品独领风骚。但近几年,索尼产品因缺乏差异化而备受诟病。索尼电视业务已经连续10年亏损。在中国市场上,索尼鲜有杀手级的产品出现。
索尼社长兼CEO平井一夫于2012年4月12日发表过一次讲话。那时,平井一夫刚刚就任社长不久,而这段讲话也被看成是平井针对索尼经营进行改革的说明:“索尼将会把新的独创产品和服务带给用户,这将令世界为之赞叹,将成为索尼复活的象征”。然而,索尼至今尚未推出能够被视为“复活”的新产品,赤字反而越来越大。
刘步尘指出,当其他企业从显像管电视向平板电视转型,发力液晶时,索尼选择了发力等离子,当其发现方向错误决定转型成液晶时,其他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液晶工厂及主流产品,索尼已落后好几年。由于没有自己的液晶工厂,连产量都是被动的。而眼下,当其他企业都将OLED视为下一个电视时代,甚至有品牌已将产品上市的情况下,索尼的OLED战略却还没清晰。
业内人士表示,创新在于寻找下一个市场,而管理的要义在于要让现有市场效果更大化。然而在这方面,索尼似乎做得还是不够。这这不仅仅是因为管理者缺少深谋远虑,而且在于他们不肯放弃过去行之有效的策略:满足当前客户快速增长的需要。
然而,要永立潮头,就必须创造出新业务取代那些必将走向灭亡的老业务。管理者必须让颠覆性技术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哪怕这意味着最终扼杀公司的主流业务。因为,如果你不愿意亲自动手,其他公司也会动手的。
去家电化 谋求“重生”
为了让自己更早地扭亏,索尼开始了对集团的“去家电化”进程。今年2月6日,陷入亏损泥潭的索尼正式对外宣布,将出售旗下的笔记本电脑业务,并把常年亏损的电视机业务拆分为独立子公司。
就电脑业务而言,索尼将把笔记本电脑业务连同“VAIO”品牌全盘转让给产业投资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今后,索尼将停止策划、设计和开发新的PC产品。
至于电视业务,则将通过拆分成索尼的全资子公司来继续开展业务,而非像电脑业务那样直接转让,退出竞争。
电视业务可谓是索尼的“祖业”之一,但如今却成为索尼的“拖油瓶”。此前,索尼电视业务已经连续亏损了9年,电视机部门最后一次盈利是在2004年。
平井一夫就像外科大夫一样,对索尼实施了“切除”手术,裁员一万人、出售与三星合资的液晶面板工厂50%的股份、提高彩电整机外包生产的比例、同时将电视机型号减少40%。
除此之外,索尼有向智能手机、游戏和图像传感器等方向尝试的迹象。
刘步尘认为,日本家电企业中的几大主力目前已表现出了家电业务上的无心恋战,即使是愿意在家电行业坚持时间更长的索尼,基本也看不到什么希望了,未来日本主流家电企业,或许都不再是家电企业了。他们的名字,或许会出现在别的行业名单里。人民网 毕磊
责编 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