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要脱贫了,年底据说还有光伏分红,今年一家收入能破万……”大同市新荣区下甘沟村65岁的王存玉激动地说,他今后将利用这一年学到的各种新知识,铆足了劲脱贫致富。
王存玉所在的下甘沟村,常住人口不多,但贫困发生率极高。据当年建档立卡统计,全村在册农户共有295户、660口人,常住人口221人,其中贫困户84户、202人。可喜的是,据该区税务局扶贫工作队队员程少华介绍,今年年底,村里就能全部脱贫了。
“多谢党的好政策和我们的好工作队,要不然种一辈子地都不知道咋才能挣钱。”王存玉感激地说,“村里工作队几乎每个月都请来一些专家,他们教我们如何科学施肥、什么时间种收成最好,什么药该用什么不该用,就拿马铃薯来说,产量一亩地从2000斤生生种出4000斤,以前地都白种了。”
“还不只是马铃薯了,就连常种的玉米蔬菜,以前只是凭着经验蒙头乱种,哪想过老师们来一点拨,产量就是不一样。”一旁的贾俊也插话说道。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口中的“小点拨”,对于工作队来说那是大辛苦。为了增加全村贫困户收入,如期实现脱贫,该区税务局工作队自驻村伊始,每天早出晚归,走街入户,田间地头最常见的就是他们的身影。
“这些孩子能吃得下苦,白水煮挂面对他们来说都是常事。”村支书介绍说。找原因,寻门路,查穷根,工作队给每个贫困户都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措施,挂在他们宿舍墙上。
瞄准穷根就亮出实招,工作队利用县里举办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将每个月的课程计划因地制宜安排得明明白白,不识字的就一家一家挨个解说,从国家对各个产业的扶持政策,到防虫防疫养殖技术,再到邻里和睦的传统文化,从法律知识,到卫生保健,再到种植技术培训。农民讲习所开的课不止讲在课堂,更是走入地中,现场解疑每逢开课必是人满为患。
改技术,加产业,下甘沟村人心聚了起来。收入高了,村民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工作队将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整村推进乡村提升工程,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厕所改造……
如今走在下甘沟村里,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庭院,一排排农宅整齐划一,广场建设一新,村庄宁静祥和,整洁而美丽。
(仝雄成 张 选)
责编:小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