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地市
「大愚书论」雄浑何其难——写意不是快,而是慢
雄浑何其难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唐代司空图所编著的一部诗歌美学专著,整书充盈着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分别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位列第一,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一种美。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在于雄浑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是艺术创作的最理想境界,它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
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雄浑之所以被位列第一,有四点原因:
首先,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一种整体的美;
其次,雄浑是一种自然之美,而绝无人工痕迹,是最高的美的境界;
第三,雄浑在浑然一体的诗境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犹如昼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故而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一种含蓄的美,超乎一切言象之外;
第四,"雄浑"是一种传神的美,而不是形似的美;第五,"雄浑"之美具有空间性、立体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流动的动态的美,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所谓"飞动"之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既然作为一篇经典的美学著作,《二十四品诗》,不仅可以用来鉴赏诗文,更可以用以鉴赏所有类别的艺术形式,因为无论是哪种美学形式,从本源到去向,均是相同相通,作为被儒释道滋养千年的华夏本土艺术,传统书画中,雄浑作为一种最高境界的自然美,又有何其难?
大愚书法
大愚——《山水三合》
雄浑之难,首在于难在浑厚之中有层次,浓重之中有丰富,难在何以像黄宾虹一样用重墨而不死,笔触、笔势、笔凝、笔痕、皆清晰可见,却又毫不违和,雄浑并非是黑糊糊的一片,浓重的形式内外,必定是墨中可见笔,笔中可见墨,沉稳而又厚重,这种感觉,犹若是蓦回首,舟过群山之重势已在额前,一种毫无人为雕饰的自然厚重感承压在心头。
大愚常说,一笔之线条之中,干湿浓淡,一波三折,阴阳互生,虽是玄学,更是无与伦比的自然艺术,线条便是人写在宣纸上的艺术,无一细节不在传递着艺术的养分,它记录着状态,传递着"人情味儿",这种"人情味儿"与自然的结合,便是充盈着自由、自在、自然状态的线条被笔笔"写出"......
大愚《新富春山居图》
写意不是快,而是慢
大愚《新富春山居图》截取
写意在静而去躁......
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是"写意画成画的速度快",似乎只有快,才能够成就写意画潇洒畅快的感受,凸显出逸笔草草的风格,这是错误的,写意不是随意,更不是平铺直抹。
写意画,重在凝汇精神与状态,深厚的笔墨功夫是基础,一味地求快,不仅不会带来逸笔的痛快,反而会显露出流滑的躁气,即便是老辣的线条,也必定是笔笔沉稳的写出,而对于勾勒设色,便更是如此。写意画虽然不像工笔画那样注重对景物的如实描画,更没有工笔画的规整细腻,但这并不是说写意画就一定要比工笔画"快",对细节的描绘耗时耗力并不是判定写意画"快"的依据。
写意画的线条是其灵魂,也是线条决定了写意画应该是笔笔中锋的写出来,而不是画出来,更不是抹出来,每一根线条都记录着人的状态与精神,记录着人的想象与感悟,只有慢,才能够被如实的记录,快,反而会毁掉所有,正是一根线条的干湿浓淡与变化丰富,才会有不同墨色笔触之中的苍润与层次感。
注:本文根据大愚先生前期所发表观点综合整理,并不代表大愚先生本人之观点,文中配图均来自于互联网。
大愚,书画学者,专于黄宾虹墨法与徐渭笔法,崇尚自然艺术观,代表作《新富春山居图》、《秋鸿》、《万壑奇峰》等,曾发表《技术不等于艺术》、《书画之中的自然与沉着》、《屋漏痕》等多篇学术文章与著作。
责编 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