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房产

保障房建设不允许“注水”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7/9 10:06:28

    保障房建设,是国家为百姓谋福利的重大工程。随着保障房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百姓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
去年至今,各地超额完成的喜报让我们由衷感到欣慰。然而,细细追究,在这些超额完成的喜报中,也隐藏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据媒体报道,武汉东湖高新区茅店学生公寓已建成十多年了,却被“贴牌”为去年开建的保障房项目;东莞有超过六成公租房是企事业单位宿舍、生活楼;在珠海也有大量企业职工宿舍,在不知情下成了公租房项目。
    “贴牌房”与“注水房”的一再曝光足以说明,这些看起来冠冕堂皇的超额完成,有相当一部分不仅名不副实,而且存在着造假与虚报的黑幕。
    为什么保障房建设成了“数字游戏”?为何一些地方政府能有机可乘钻保障房的空子?说到底是保障房制度缺失,缺乏刚性约束。
    这首先表现在保障房的定义不清。在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一般解释是,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但是,这样的定义比较笼统,客观上给各地留下了自行解释的空间。也因此,一些宿舍楼、旧楼简单钉上“公租房”的牌子,摇身一变就成了“保障房”。
    其次是保障房建设的责任追究机制缺失。我国推行保障房制度至今,尽管媒体不断曝光,但鲜有官员被问责。机制的缺失自然导致管理的松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保障房不“保障”的局面。
    保障房建设是肩负着国家房改重担的国计民生工程,绝不是简单到不择手段的完成一个数据指标。隐藏在保障房中间的“贴牌房”与“注水房”,导致许多地方的惠民工程注水。看来,保障房也需要好好挤挤水分了,如此才能保证民生目标的切实实现,才能让保障房建设本身得到保障。郭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