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铁路公安处将查危防爆战线大步前移,加大加强站前车外法制宣传教育。高新生/许金俊摄
近年来,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安全生产连续几年保持了好的形势,自2009年以来,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连续三年大幅下降,死亡人数累计减少1804人。今年继续保持好的势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1-9月份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同比减少2178起,下降25.40%;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74人,下降10.10%。其中: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11.11%和10.00%;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33.33%和21.21%。
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把安全发展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以推进,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安全发展的意见》,省政府连续4年以一号文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从组织、制度、技术、人才、管理、措施、纪律和体制等方面全面保证。
建立健全安委会会议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约谈制度等十项制度。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加强12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118条规定,出台了贯彻国务院23号、40号文件的实施办法,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贯彻落实省政府制度规定的实施细则,为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全省安全生产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安全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现实的经济问题、基本的民生问题、重要的社会问题,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安全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多措并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在全省的工作目标考核中,安全生产指标是权重最大的指标,并实行 “一票否决”。省长王君亲自担任省安委会主任,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总责,分管安全领导专门抓,其他领导按照分工抓的安全生产领导格局已经形成。
在全省11个市、87个重点产煤和非煤矿山县(市、区)都选派了市长、县长安全助理,实行了煤矿通风区长兼任矿长助理、煤矿企业“六大员”、非煤矿山“五大员”、其他行业“三大员”等制度,推行了安全生产承诺制。同时实行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将所有企业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了监管部门、分管领导和监管责任人身上,“三落实”率达到100%。
全省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各部门联合执法的做法,连续4年开展覆盖所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三类企业”实行了“三个一律”的整治措施。几年来,共排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5万多个,关闭取缔3.8万个非法违法窝点,投入隐患治理安全生产资金70多亿元,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大力推进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积极推进煤炭、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矿井数量由原来的2598个,整合到1053个,平均单井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实现了综合机械化开采。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数也大量缩减,全省54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退出生产领域,不仅加快了落后产能的淘汰,而且促进了产业集中度和本质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县安监部门增加了执法车辆和安全监督检测执法设备,开展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监管人员和企业职工等安全大培训,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建立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种种措施使我省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营造良好环境护航转型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生产也是第一要务,抓不好安全生产就不可能抓好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执政能力。”省委书记袁纯清说。
在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省上下以“打非治违”、“专项整治”为抓手,毫不手软打非治违,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省共组织检查组2万4千多个,出动检查人员22万人次,检查企业近27万个次,打击非法违法、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64313起,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1673家,暂扣或吊销有关许可证、职业资格152个,关闭非法违法企业1705家,行政罚款5120万元。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省政府又在全省组织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预防安全生产事故,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本报记者 张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