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工业

诊治大型焦炉热工顽症的“土郎中”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3/14 10:15:40

    李强现任马钢首席技师,是煤焦化公司新区分厂焦炉调温工高级技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立足艰苦工作岗位,一直从事国内大容积焦炉热工技术探索与实践,为马钢焦炉管理、稳定和提高焦炭产量与质量、确保大高炉生产稳定运行、优化焦炉热工技术、延长焦炉使用寿命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国内提高超大容积焦炉节能减排技术、践行“低碳经济”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1988年7月,李强从马钢技校毕业进入煤焦化公司,在环境艰苦的炼焦车间从事焦炉调温工作。老工人都把“焦炉调温工”叫做“调火工”,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冶炼出来焦炭质量的好坏和产量的高低。为干好本职工作,李强很快寻觅并梳理出应对的招数:第一招,认真倾听、仔细观察老师傅的技能传授;第二招,借阅、购买大量有关炼焦工艺、焦炉加热等方面的书籍资料,刻苦攻读;第三招,自己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工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用心的李强逐渐小荷露角:技能的稳步提升使他成为班组的技术骨干;政治上的不断进步使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管理经验的积累,使他在2001年5月担任了二炼焦车间热工工段5号焦炉调火班长。为了确保冶炼出优质的钢铁,李强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三个“三勤法”,即工作上的“脑勤、手勤、脚勤”,测调时的“勤测、勤调、勤观察”,对待焦炉加热设备的“勤查、勤修、勤保养”。三个“三勤法”,从实践中来,又去指导实践。依此秘笈,李强和他所在的5号焦炉调火班见招拆招,使5号焦炉加热和炉温各项指标一直处于全国同类炉型中高端水平。
  2004年6月,由昆明钢铁集团公司承办了“昆钢杯”第二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来自全国48个钢铁企业的50支参赛队伍的179名选手,竞相角逐高炉炼铁工、转炉炼钢工、焦炉调温工、高线轧机调整工和变配电运行工5个工种的桂冠。钢铁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国家二类竞赛,影响广泛,权威性强,号称全国钢铁行业的“奥运”盛会。在比赛中,李强沉着应对,以总分92.5的高分,勇夺全国焦炉调温工第二名。他也由高级工晋升为工人技师,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2005年5月,在马鞍山的北郊慈湖,马钢开工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500万吨钢的生产基地。没焦咋炼铁,没铁咋炼钢?作为生产能源支撑的新区焦化工程应运而生。新区焦炉由两座70孔7.63米大容积焦炉组成,年设计能力产焦炭220万吨,它的基本设计和部分核心设备,都是由德国伍德公司提供的,当时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作为首批整体投入到新区焦化基建的16勇士之一的李强,将战场转移到马钢新区。
  新区2号焦炉的砌筑是2006年2月底,李强被委以砌筑质量主要负责人的重任。其实,在两个月前的1号焦炉砌筑时,他就以出彩的管理方法和专业技能,赢得了项目部领导、同伴以及施工方的信赖。现代焦炉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炭化室、燃烧室、斜道区、蓄热室、炉顶区,以及焦炉基础平台、烟道和烟囱。在砌筑时,哪一个部分出现差错,都将为日后的炼焦生产埋下无穷隐患。敢打硬仗、苦仗、恶仗的李强,临危受命,在闷热蒸笼的砌炉大棚里,在逼仄的安装煤气设备的地下室里,在复杂的PROVEN上升管压力调节系统安装调试中,不停地来往穿梭着他的身影。新区1号焦炉烘炉对于焦炉建设和日后生产来说极为重要,焦炉投产以后,要经受日日夜夜的烈火烧炼,炉体是否依然坚如磐石,这些都能从烘炉水平的高低找到因果。新区焦炉是当时国内容积最大,并采用了大量世界领先设备和先进环保技术的焦炉,它的烘炉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影响更久。面对崭新的课题,李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与相关各方密切配合,对烘炉的加热煤气管道、144个烘炉烧嘴、焦炉测调的各种器具等设施的安装、调试,严格把关;同时组织同伴全天候严密监控和调节温度,积极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烘炉技术,他的表现令较真的外国工程技术人员颔首赞许。李强深入发掘自身的潜能,调动自己所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全面搜集掌握相关资料,并虚心向德国专家求教,一起认真分析烘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还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所感所悟及时整理,在操作日志上制成图表和说明,使参加烘炉的人员能够尽快熟练掌握新的设备、新的操作方法和新的调节手段。2006年9月2日,新区1号焦炉烘炉点火一次成功。经过3个多月的烘炉期,2007年1月15日,新区1号焦炉的第一炉红焦顺利推出,它标志着投产成功。投产以后,李强担任了测调作业区作业长,继续带领伙伴,针对新型焦炉的特点,及时总结出一套适合7.63m焦炉的科学实用的温度管理模式,并迅速在生产中加以推广。
  2009年1月份,煤焦化公司领导放眼发展大局,将李强调派到了技术质量部,负责公司新、老区八座焦炉的热工管理工作。岗位换了,担子也重了。李强在兢兢业业抓好八座焦炉热工管理的同时,积极投身技术创新工作。截至目前,作为主要参与人,李强已拥有6项国家专利。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他又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报了5项国家专利,目前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胡智慧田青徐万飞)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