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中
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发展新支柱产业、潜力产业和信息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稳步发展,“十三五”期间,山西将深化区域合作,加大商务合作,加快口岸建设,扩大对外开放。
深化区域合作。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战略机遇期,利用山西品牌丝路行、境外合作园区、东盟自由贸易区、沿黄经济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载体,全面推进交流合作,拓展山西省开放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与企业的主体作用,把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搭建引进发达地区和国外先进生产要素的平台。完善“走出去”服务支持体系,支持上下游关联产业企业联合“走出去”,在境外建立原料开采加工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鼓励企业以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开展国际合作。
加大商务合作。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注重产业链配套,实施集群式引进、专题性推介、区域性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引进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明显增加;支持企业以BOT、PPP等模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增强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引导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鼓励企业以企招企、以商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的合作项目和省外乃至国外的大企业、大集团来山西省投资,吸引国内外各类优势资本,集中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的项目。
加快口岸建设。围绕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全力推进全省开放口岸体系建设,加快航空口岸开放步伐,大力推进陆路口岸(铁路口岸)建设,形成航空口岸与铁路口岸互为依托,综合保税区与各类口岸作业区互相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口岸开放格局。航空口岸要尽早形成以太原、大同、运城航空口岸“南北一线”为主轴,五台山、长治、临汾、吕梁支线机场航空口岸为支撑的口岸开放格局,拓展国际旅客、货运快件等直航业务,发展临空经济产业。陆路口岸(铁路口岸)逐步形成以太原铁路口岸为中心,以大同、运城(临汾)、长治(晋城)三个陆路口岸为副中心的“一心三区”布局;加强口岸跨区域合作,大力推进太原、临汾铁路口岸建设和保税物流平台建设。电子口岸要整合信息资源,大力推进“三个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口岸管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构建互通互联、高效便捷的通关模式。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