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工业

借力“三品”战略 照明电器致力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3/17 10:40:37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伟
    照明电器产品是重要的消费品,它承担着给人们带来光明的重任:道路上的路灯、广告牌,家庭中造型迥异的灯饰,还有满足各类公共场所不同照明诉求的照明灯具。这样的一个低调却重要的民生行业,是如何围绕“三品”战略的增品种、提品质和创品牌来促进整体产业的升级的呢?
  针对照明电器行业的自身特点,中国照明电器协会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和保护多方面的创新活动;从教育引导消费者、优选原材料供应商、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等各个角度促进照明电器产品品质提升;针对消费者对我国照明电器品牌认知度低的问题,确定了提升中国民族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长远目标及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多管齐下 鼓励多形式创新
  举办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是鼓励照明电器产品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从2012年第一届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成功举行,到今年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它是由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国际合作项目的一项倡导绿色照明设计的子项目发展而来的。如今,随着LED照明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设计大赛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倡导灯具设计创新,打造行业人才展示才能的平台,培育中国照明灯具产品设计的国际品牌,提升中国灯具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灯具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中国照明灯具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的评比内容不仅包括针对外形设计的部分,还包括了对功能型灯具的发光部件以及大型室内外灯具设计的评比。这就要求参赛者在工业设计、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制造的新工艺上下足功夫。
  由于LED照明产品的生产加工方式更接近电子产品,因此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将显著提升,柔性加工设备、3D打印技术在照明电器行业的应用也变成可能。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王卓说:“在去年我们的大赛组织过程中,我们就看到了参赛选手已经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灯饰的灯具产品开模这一工艺流程上。”不过王卓也坦言,考虑到成本原因,3D技术应用在灯具批量化生产上还未实现,但是在装饰类灯具外观的制作过程中,3D打印技术就能避免手工开模外观复杂而导致的制作周期长、精准度低等缺点。在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支持和鼓励下,许多照明电器企业也在积极研发、改造柔性加工设备。让智能生产设备的一条生产线能够满足多种规格产品的生产需要,避免了单台生产设备成本高、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产品更新换代快的需求。
  多角度发力 促进品质提升
  照明电器行业的品质提升与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和消费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消费者愿意花六、七千元去买最新型号的手机,但是却很少有消费者会花60、70元去更换一个最新款的灯泡,因为多数消费者认为灯够亮就好,只要灯还亮,就不需要更换。”王卓说,这样较为普遍存在的消费理念实际上不利于生产企业加大投入开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照明产品。对一个好的照明产品来说,在最基本的安全前提下,除了高效节能以外,还应该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光色、光谱等具体要求;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个性化的照明需求,达到保护视力、影响情绪等诸多方面的效果。此外在特殊照明领域,通过照明产品还可以实现信息传输、农业促进、心理疏导等多种功用,完全超越了单纯照明的功能。针对这一现状,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新型的宣传方式开展照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照明产品科学理智消费的认知水平,促进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2014年,在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支持下,由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先后在北京十里河灯饰城、居然靓屋灯饰城等灯具市场举办了“倡导绿色照明消费引领低碳健康生活”为主题年的公益环保宣传活动,对消费者和经销商进行了绿色照明消费的宣传和知识普及。除了个体消费者,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更加重视对大宗用户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展览、会议、论坛等多种形式,面向酒店等商业建筑、道路照明、户外景观照明等各种类型的照明工程设计、施工方举办活动,旨在率先提高酒店、商业综合体、室外照明场所等大宗用户对照明技术、智能化管理控制的认识水平。比如今年3月中旬,即将在成都举办的道路照明论坛,4月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商业及工程照明展览会;5月在厦门召开的景观照明论坛等。
  近些年来,LED照明产品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高效照明产品的市场比例,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技术的提升,产品的质量合格率持续上升。在不断地宣传和引导下,国内市场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对照明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渐从单纯的照亮环境,提高到对光照舒适度、产品功能性、操作智能化等多方面的照明品质需求。因此,照明企业就要充分结合LED照明技术的特点,基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实现光照系统的综合品质提升,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
  原材料的选择对照明产品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努力下已经有30余年历史的照明电器行业原材料供应链大会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向着打造LED照明用原材料、元器件以及生产装备供应平台的方向转型升级,企业参与度很高,毕竟“选材好了精了,你的产品才会好。”王卓说。而影响照明产品质量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技术,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各类专题技术的专题交流研讨活动,旨在分享最先进的技术。
  走出代工 走进品牌时代
  “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照明产品就是中国制造的。”王卓说。尽管我国照明电器行业在生产能力上已经位居世界首位,也对世界照明产品的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大量的照明产品是以贴牌生产方式出口到世界各地。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弊端显而易见: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低;我国民族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无法建立,因而利用自有品牌进一步获得企业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小。针对这一重要问题,在“提品质”工作的基础上,协会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品牌的市场推广活动。王卓说:“质量不过关不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因此照明协会要探索并建立LED照明产品的品质保障标签机制,提升消费者的信心;其次,建立知识产权防御体系,保护并进一步增强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等也是重要的工作。如被授予“中国灯饰之都”的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就建立了全国首个快速维权中心,通过维权执法,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降低了维权纠纷事件发生率。
  知名品牌的建立不仅要依靠产品制造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必要的品牌推广和宣传活动也是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渠道;照明电器与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型消费模式的结合也是走近更多消费者、特别是建立年轻消费群体认知度的途径。当然,随着人们对品牌的更高要求,照明电器行业的企业要逐渐从单纯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产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大在产品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品牌宣传、跨界合作、智能制造等多方面的投入,尽快形成新的竞争力,从低要素成本竞争向品牌、网络、服务等方向转变。这就对照明电器协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跨行业的联动工作,如照明电器行业企业与电子、通信、生物、医疗、农业等多行业的联动,拓展照明产品的使用功能和服务领域;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建立知名品牌的重要方式,通过提高制造企业的设计、施工、服务能力,引导企业从单一的产品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方案解决服务商升级。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