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峡谷八泉峡胜景
编者按:从2010年11月开始筹备,到2011年6月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评审结束,经全国公示和再审查,国土资源部于2011年11月27日正式在我省命名了3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这期间,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组织陵川县国土资源局、壶关县国土资源局、榆社县国土资源局作了大量前期工作,在太原理工大学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编写制作了相关申报书、PPT和视频资料上报国土资源部,同时由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具体承担管理和建设工作,最终使申报工作获得圆满成功,形成了我省首批3家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在2012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为了宣传三晋壮美风光、普及国土资源科学知识,我们编辑刊登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新闻链接: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是能独立开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灾害、测绘科技等国土资源领域国情教育和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科技场馆、科研实验基地、资源保护区等。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包括科技场馆类、科研实验类、资源保护类三种类型。
目前,国土资源部共命名了两批共105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其中科技场馆类36家,资源保护类61家,科研实验类8家。我省在第二批获批了陵川王莽岭、壶关峡谷和榆社古生物化石等3家国土资源部资源保护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该基地占地面积148.5平方公里,其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目前科普基地主要由“五景一馆”组成,分别为王莽峡景区、五指峡景区、红豆峡景区、八泉峡景区、青龙峡景区和地质公园博物馆。该基地以优美的地质生态遗迹为品牌,以大众科普休闲度假为主导,以优异的服务为支撑,初步建成了环境优美、保障健全的综合型地质科普基地,不但举办了大量的国土资源科普活动,还培训了70多名知识丰富的科普员。
王莽峡景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5.6%,峡谷深切300-600米,河床宽20-60米。红豆峡峡内有方圆5公里的石树怨公园,峡内植物大约400多种,其中野生中药材160余种。特别是珍稀树种红豆杉,峡谷内连片的成树达20000余株。八峡泉景区总面积170平方公里,峡谷全长13公里,泉源300余处,飞瀑30余条。青龙峡全长10公里,地质博物馆就建设在这里。
太行山大峡谷是公园最为典型的地质遗迹,由一条主峡和5条支峡组成。主峡全长约42公里,最窄处仅十余米,切割深度达1300余米,谷壁直立,陡峻无比;5条支峡两侧支峡密布,形成了峡中有峡、峡中藏峡的峡谷群奇景。
自2006年9月,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奠基以来,该基地自建设和建成以来,开展了太行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揭碑开园重大科普活动、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科普人员培训活动、国际攀岩精英赛事重大科普活动、媒体科普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科普成果和社会效应,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武清 杜学敏 付宏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