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的地价报告显示,5月以来多个城市土地市场出现拿地热潮,一线城市的优质地块供不应求,竞价轮次多达上百,高溢价地块多次出现。房企对后市的信心从土地市场的火爆中不难窥见,未来土地市场继续火热的动力也不断增强。
“地王现象”只是缩影
5月22日,北京城建以总价11.5亿元,溢价率高达102%的价格竞得北京大兴一宗多功能用地;同日保利联合首开以总价12.82亿元、1.05万平方米公租房条件夺得大兴另一宗地块,溢价率为49%。
一天之后,广州白云区、海珠区又分别以接近8亿元和24.6亿元的价格拍出两块住宅用地,在去除配建的保障性住房面积之后,两块土地的楼面价分别达到了每平方米2.4万元和3.5万元。
5月29日,北京福润天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46亿元的价格,刷新今年上海总价地王的纪录。火爆的土地市场让人自然联想到房价,更有媒体大胆预测,房价涨幅恐怕会超出人们的预期,即便是即将扩围的房产税也难以阻挡房价上涨的步伐。
而在地王的背后,是土地价格飞涨。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前5月,全国4个一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高达1411.8亿元,相比2012年同期的314.4亿元同比上涨幅度达到了350%。
谁是“地王”背后推手?
在高溢价、新“地王”频出的土地市场上,除了房企内在的强大需求外,地方政府也是其背后推手。
近日,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在抽样审计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中,4个省、17个省会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占偿还债务的54.64%,比2010年增长1183.97亿元。
在此背景下,北上广等重点城市上半年土地收入同比大涨。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共出让经营性用地86宗,土地出让金收入达630亿元,同比增长3.5倍,接近去年全年的总和,今年全年土地出让金有望超过1000亿元。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分院副总监李国政认为,下半年,我国许多重点城市有热门地块出让,整体市场可能出现超高溢价,但热度会有所降低。
同时,新“国五条”等调控政策已过去半年,其影响正在逐步减弱,土地市场逐渐恢复。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土地市场的回升态势还在延续,且范围有扩大之势。
增加土地供应是稳房价的治本之策
地王频现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出现新一轮过热?是不是又一波房价上涨周期即将到来?
业内人士认为,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王”应具体分析、冷静看待,但对地市升温应提高警惕。调控地市,不能靠叫停出让来冷冻市场,而是要切实加大土地实际供应量,需要提高供地计划的执行力度和对地方政府的问责力度。
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2.30万公顷,同比增长7.6%。从供地结构看,房地产用地供应3.76万公顷,同比增长39.4%。但热点城市核心地区个别稀缺地块的成交“天价”,并不具代表性。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不断增加土地供应,才可能最终稳住房价。
而这几年,虽然国土部门每年都有规模较大的供地计划,但其完成情况都不理想,甚至只有六七成。有业内人士说,在土地供应的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比开发商还要市场化”:一旦市场形势不好,便惜地不供,或者故意让其流拍;而市场火了,就大幅推地、赚取溢价。
为此,业内人士呼吁,要让土地供应计划更具刚性执行力,让地方政府真正承担起供地责任。对没有完成计划、供地不力的要有问责措施。另一方面,对地方土地财政的改革也应及时启动。
(本报记者姚凡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