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忻州市国土资源局向全系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极端气象条件下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主要领导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亲自动员、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分管领导要全力主抓,具体抓落实,层层分解监测防治责任,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规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认真做好对基层单位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在主汛期发生极端天气期间,各县(市、区)局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必须坚守岗位,不得离岗外出。
——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再部署、再排查工作。要按照市政府紧急会议和省国土资源厅通知要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打破常态下的巡查排查机制,迅速开展再部署、再排查工作,协调辖区内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深入乡、村、户、县城及县域内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重要采矿区开展实地排查,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措施,及时处置,最大限度地避免群死群伤和财产损失。忻州市国土资源局抽调20余人分成7个组,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赴14个县(市、区),对重点地区进行督查,协助解决排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市、区)局也要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分工负责制,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人头,同时,积极组织技术队伍,由分管领导带队,深入第一线,对各乡镇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存在危险的隐患点周边地区,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密切监测。同时,要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各单位要加强同气象部门的紧密合作、会商,确保灾害天气信息“短信到人、电话到村”,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对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已经发生变化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新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落实群测群防责任。要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重点地区、重点时段要组织工作人员和应急专家值守,提前做好救援物质、救援队伍和救援设备的准备工作,及早落实人员避险转移路线,密切关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一旦出现险情,要及时以多种方式(电话、手机、短信、敲锣、广播、鸣笛等)通知受威胁的群众,同时速报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撤离受威胁的有关人员,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要进一步加强汛期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针对近期极端天气极易引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汛期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地质灾害巡查、速报制度。要实行双人24小时值班和相关领导带班制度,值班期间,要做好值班记录,对上级指示、指令和各地灾情要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时传达告示处理意见,反馈处理结果,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缺席,若有紧急情况时,确需调班的,必须有人接岗,做到时时有人值班、班班有人在岗;要加强动态巡查,在险情易发期间,对辖区内的重要“地灾危险点”进行不间断巡查,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必须做好记录,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当发生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后,应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有关要求,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指导抢险救灾,特别要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要加强宣传,增强和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各县(市、区)要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和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要把重点放到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知度,提高他们的临灾自救和互救能力,为防灾减灾、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贾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