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土国土

“三项改革” 释红利 “三方满意”助升级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3/7/19 9:21:58

    近年来,随着晋中市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转型跨越升级进程的加快,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的雏形初显,但土地供需矛盾也日趋突出,依靠增量指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地需求,项目落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彻底扭转依靠增量指标来满足用地需求的认识和做法,自2010年以来,晋中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农民主体、企业参与”的原则,科学规划,保证质量,惠及“三农”,民生为民,规范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破解建设用地瓶颈制约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为此,我们专程走访了晋中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春雷。

    谈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赵局长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局抓住综试区先行先试契机,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全市11个县、区、市分3批全部列为增减挂钩试点,共落实周转指标约6000亩。拆旧区的选择是试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根据各点实际,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实地勘测,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基础,查清全市可用于增减挂钩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约6.6万亩,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已有9个项目区开展了试点工作,总面积5252.35亩,涉及村庄居民点、废弃工矿点110个,农户4302户、人口12902人;新建安置区10个,占地647.62亩,剩余3783.48亩周转指标用于城镇项目建设,确保了项目区耕地数量不减、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促进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当记者问及在“三项改革”试点工作中晋中市政府发挥的主导作用时,赵局长说,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将试点工作列入全市重点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市政府于2012年3月和6月分别在灵石和左权召开了两次全市“三项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交流工作经验,推进工作进度;5月,针对各地试点工作存在的不同问题,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志宏向所有县、区、市长发去信函,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2013年初,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市纪委、市国土局组成督查组,加大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监督力度;市国土局成立了领导组,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项工作督导组,定期对各地的工作进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导,有力推动了全市“三项改革”试点工作的快速开展。

    谈及拆除旧村,补偿损失,保障民生、惠及三农时,赵局长百感交集。他一往情深地说,并非易事,虽然村庄破落、房屋破旧,但上面承载着多少代、多少人的记忆、情感、文化和对未来的寄托。为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各处从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组织县、乡有关人员走村庄、入田间、蹲地头,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开发这一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主题展开宣传。太谷县在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的同时,组织拆迁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赴外地参观,让群众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开展增减挂钩工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深入宣传先行,为试点工作启动营造出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拆迁补偿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各地积极引导企业、社会、银行资金投入增减挂钩项。左权、榆次对用地单位先预收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拆迁补偿安置,用地单位取得土地公开出让使用权后,进行抵顶;如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返还预收的出让金与利息。通过这种方式,两地共筹措资金7050余万元。祁县采取政府担保、土地收储中心和交易中心贷款的方式,筹措资金5400余万元。灵石针对当地特点明确了煤矿企业改扩建及转型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不安排使用年度计划指标,只能使用增减挂钩周转和矿业存量建设用地整合利用指标,拆迁安置及土地复垦资金全部由煤矿承担,共筹措资金9838.5万元。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保证了拆迁补偿款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到村民手中,维护了农民利益和农村稳定,确保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为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居住环境,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严把土地复垦和安置区建设质量关,确保民生。一是高标准复垦。项目实施中,有关部门派出专家对土地平整、沟渠开挖、涵管埋设、机井打造等各个环节逐一进行指导、检查、验收,确保达到“地平、块大、易种、耐旱”的标准。二是高水平建设。为彻底改变村庄布局散乱、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和环境脏乱差的现状,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在拆村复垦的同时,大力实施环境治理、园林绿化。灵石落实安置资金1.59亿元修建楼房440套、院落8座,安置村民310户,将安置区打造成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左权将拆迁安置与治理地质灾害、消除村庄安全隐患相结合,石匣乡林河村在拆旧复垦的同时,由乡村自筹资金,政府适当补贴,按照防洪防危技术标准,配套实施了涵洞排水和加固护坡工程,彻底根治了隐患。

    坚守红线,立足民生,两约用地,保障转跨,助推项目,尽快落地。增减挂钩,机制创新,目标明确,运作规范,晋中市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拆迁农户3940户、面积4770.04亩,复垦土地3839.95亩;10个拆迁安置区3个完工、两个收尾、3个开工;建新区为78个拟上项目安排了3766.36亩用地周转指标。当记者问及“三方满意”的具体对策和含义时,赵局长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群众满意,通过拆旧复垦和建新安置,增加了农村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面貌,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了农户,原本无人问津的旧房变成了现金,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实惠;用地单位满意,增加用地指标后解决了企业困难,加快了项目落地步伐;政府满意,建设用地向城镇规划区、工业集聚区集中,缓解了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重和年度计划指标严重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助推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张文华 郭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