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土国土

晋中市科学应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略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3/7/26 10:17:51

    晋中市以山地、丘陵为主,80%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现该市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1050处。隐患点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防治任务十分严峻。特别是今年提前入汛,且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性大等特点,导致境内多处出现崩塌、山体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现象。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周密部署、科学防治,以人为本、防患未然。截至目前,该市已发生地质灾害8起,成功预报3起,避免167人伤亡。

    政府主导 强力推进

    今年上半年,该市发布了《晋中市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与各县(区、市)政府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7月10日,该市普降大雨,市长吴青海召集防汛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对当前和未来几天强降雨进行会商研判,并作出防汛工作安排。市委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要求四大班子领导按照分工,两小时内赶赴11个县区市和开发区,立即展开防汛督查工作。之后,该市又召开全市防汛及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县、乡、村三级干部全部动员起来,各县市四大班子领导在3小时内全部深入到所包乡村、工矿企业、学校等重点场所进行检查指导。同时市县两级要按照“一快二细三严”的要求,迅速开展县、乡、村拉网式防汛隐患大排查。

    精心组织 确保实效

    一是细化措施,落实责任。该市国土资源局在11个县(区、市)实行地质灾害隐患点告知制度,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定隐患、定措施、定治理单位,做到一点一预案、一点一档案,并及时送达《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通知书》到责任单位,截至目前,告知书已送达882份。二是深入基层,检查指导。今年3月,市国土资源局对各县(区、市)的隐患点核查、巡查制度落实情况、防治资金投入和管理情况等进行督促指导;6月,市国土资源局对各县(区、市)的隐患点排查核查、应急响应准备工作、群测群防组织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检查。三是联合预警,及时发布。进入6月以来,市国土资源局与气象局联合发布气象风险预警13次,发送短信600余条,新浪官方微博发布预警信息17条,被转发300余次。四是开展演练,检验预案。重点开展隐患点演练活动,要求做到一点一演练,点点有预案。五是建立分队,保障应急。去年该市建立了突发性地质灾害专家库,聘请了18位有经验的专家。今年6月,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分队,并配发了安全头盔、强光手电、荧光马甲等个人应急装备。各县(区、市)也建立了应急专家库和应急小分队。六是落实经费,专款专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市级预算为200万,县级实际到位628万元。经费主要用于应急处置、群测群防员经费补助及避让搬迁补助三个方面。

    齐心协力 抓好防范

    建立健全市、县、乡、村、街道(社区)五级联动的群测群防体系,每一个隐患点都有专职监测员,降雨期间24小时巡查监测,发现险情,及时预警。加强强降雨期间巡查、排查,截至目前,该市各有关部门共出动2872次3384人,对1050个隐患点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全面排查。共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943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8709份,设立“地质灾害警示标志”283个。采取避让搬迁,妥善安置群众,强降雨期间,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冒雨对山区危房进行排查,对居住条件危险的居民进行及时撤离,全市共有1838人753户进行了紧急避让搬迁。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各县(区、市)成立了由10107人组成的278支应急抢险分队,储备了应急抢险物资。其中灵石县形成了214支、7220人的应急队伍。累计储备编织袋1万条、帐篷200顶、汽油10吨、面粉300吨、木材300方。科学预警,共享地质灾害和气象资料,各县(区、市)通过电话、短信、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地灾领导组成员单位、各村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手机上。寿阳、灵石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气象服务全覆盖,达到了县气象局文字信息一输入,村信息服务站自动语音广播的效果。广泛宣传,做好培训,从4月份开始,各县(区、市)局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就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应急减灾知识等进行了宣传。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1300余份,开展专题讲座13场。

 
 

 □李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