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原平市通过信息沟通、服务上门、免费培训三项措施,共为3000余名被征地农民找到了工作,家庭收入比征地前有了明显的增加。
——信息沟通
国土资源部门在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会主动与该市劳动就业局进行信息沟通,使劳动就业局能及时掌握因被征地原因所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性别、年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服务上门
由于基本掌握了被征地农民的信息,该市劳动就业局会有针对性地把招工信息送到他们的家门口,特别是征地企业的用工信息让他们先了解,让他们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例如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招工信息就会优先在崞阳镇的相关被征地农村通过广播、公告等形式进行发布,让这些被征地农民根据自己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来找工作,使他们由农民变身为工人。
——免费培训
农民要变身为工人,实现角色转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岗位技术培训。为此,原平市拨出专款,由市劳动就业局派出专门教师,深入到被征地农村,对被征地农民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使他们能迅速掌握一定的岗位技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仅循环经济示范区的27家入住企业,就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让被征地农民在家门口便可找到合适的工作。 (曹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