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媒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应运而生,它们之间的竞争更是百舸争流,越演越烈,而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具有传播迅速、受众面广、覆盖面大、形象直观的特点,这一特性决定了电视受众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促使电视新闻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追求平等意识。
电视新闻如何进一步追求平等意识,就我个人看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电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融入平等意识
“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一直是新闻界所倡导和追求的。一个积极健康的电视新闻类节目应从群众的实际生活出发,反映群众真实意志,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群众,尤其是在报道一些社会问题时,更需要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和反思,让其发挥应有效应。
1.真实讲述,关注群众切身利益
要使电视新闻具有平等意识,首先记者应在日常生活中以普通人唠家常的姿态,讲述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让观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平凡行为和平凡话语中产生感悟,从观察和思考中得到启迪。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来,众多电视媒体在追求平等意识上不断创新,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面对面”等栏目,山西电视台科教频道“都市110”栏目,晋中电视台“晋中零距离”栏目等,让老百姓谈柴、米、油、盐;谈就业、买房、看病,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很受观众喜爱。
2.俯下身子,体验群众百态生活
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而言,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内容告知给受众就完成了,而是观众接受并认可了其传播内容,这样的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要实现这一真正的传播过程,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在实际采访中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走转改”工作作风,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体验百姓生活,倾听百姓声音,反映百姓疾苦,了解百姓在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中的所思所想,积极采写接地气、冒热气、有灵气,充分反映民生民愿的新闻报道,把镜头更多地对准普通人的生活,才能使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拉得更近。
3.换位思考,当一名普通受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受众已经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群体,这个问题已经被普遍认识到了。伴随着电视受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他们希望摆脱电视节目被动的引导和空洞的说教,他们渴望看到反映现实生活的东西,反映老百姓实际困难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心与心触动。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我们应首先让自己做一名普通观众,去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去了解观众现在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看了这样的节目,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感受。电视新闻只有把采访对象和受众当做普通的社会成员,才能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的亲切感和贴近感。
4.提升素养,平等对待采访者
在普通民众眼中,政界要人往往都是高高在上,地位悬殊,不易接近和交流。但不论高贵与否,只要成为记者的采访对象,就只是社会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普通民众无异,彼此平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原因可能是来自某些行政部门领导的干预,也可能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基本新闻素养的缺乏。
在众多的电视新闻记者中,王志是我最欣赏的一位。虽然现在的他早已远离屏幕,但其诙谐睿智的采访风格仍让人钦佩不止。“平视”就一名主持人而言是内心的平等意识,就一个节目来说是一个新闻团队的平等理念。“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自己不当回事。”这是王志的座右铭,作为央视名牌节目的主持人,在其采访工作中遇到过无数的名人。不管采访对象是谁,或是高官,或是艺术家,王志总是不动声色,游刃有余。“我是一个主动者,对方是被采访者,对方把我问住了就是我的失败。哪怕答案已经知道了,也要通过对方的口说出来。始终记住对方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我面前都只是‘采访对象’这一种身份。”从他的言语里,我们不难发现,新闻记者综合素质与采访对象的平等意识是成为一档电视新闻栏目致胜的关键。
二、电视新闻的整个后期编播制作要融入平等意识
1.电视新闻应做到通俗易懂
一个好的新闻节目,要让受众很快地理解新闻播报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要通俗易懂。使用同期声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会使节目音效更有现场感,在新闻拍摄时,采访对象所发出的声音都很真实,这样能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让受众更好地了解和触摸到新闻报道的实质。
2.画面编辑应体现人文关怀
大家在收看电视新闻时,一定会注意到有些采访对象诸如那些病患者、未成年人的脸部打上马赛克图案或只拍其背部、后侧面,这样的编辑意图是为了保护他们在社会群体中不受舆论的伤害。虽然只是几个镜头的遮蔽和回避,但却彰显了记者们对采访对象的保护和尊重,这也体现了电视新闻有别于其他新闻样式的一种特殊的人性和人文关怀。
3.主持风格应追求平等亲切
近年来,在各地方台电视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电视新闻的整体质量与主持人的素质关系很是密切。如果主持人思维迟钝、不懂装懂、谈吐粗俗,即使是一档质量很好、水平很高的新闻也会让受众失去继续收看的兴趣,因此提高主持人的素质特别是主持人的平等意识和价值取向是做出一档高质量节目的关键所在。
4.制作播出应讲究美观易读
作为电视新闻公开传播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制作播出这个环节的技术包含了极大的人文关怀因素,比如从录播到直播,让电视观众在第一时间同步收看,这种不存在时间差的传播方式具有极大的魅力,像中央电视台历年来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每次都能创收视率的高点。一档电视节目通过一种新颖、直接的形式播出,首先是对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挑战,而最终让受众体会到的是它浓厚的人文关怀。除此之外,一些电视新闻中的制作技巧,也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比如台湾的一些电视新闻,在涉及到数据时,会做一些生动活泼的电视动画,帮助受众深入理解。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电视新闻节目追求平等意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电视事业追求生存发展空间的需要,是电视受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要。这就要求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平等意识、基层意识,反映百姓喜怒哀乐,让平等意识充分融入电视新闻中。(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广播电视网络中心)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