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汾阳山宝食用菌生物有限公司经过不断发展,已形成年产3500吨冻干食用菌、菌汤、年产1500吨休闲类一口菇、年产1500吨佐餐类酱蘑菇的生产能力,已推出冻干蘑菇汤、酱蘑菇、一口菇三大系列共12个规格44个全新系列产品。
图为该公司董事长李秋娥(左一)为本报采访小分队成员介绍公司推出的“菇噜噜”系列最新产品。 薜小平 摄
本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三晋企业行”采访小分队最近在汾阳山宝食用菌生物有限公司了解情况的时候,我们主要问了董事长李秋娥一个问题:你为啥要从煤焦型企业向食用菌种植和加工转型?就这一问题,她向我们娓娓道来。
1981年,高中毕业的李秋娥步入社会,开始在汾阳、孝义经销副食品,凭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1993年,煤焦生意渐热,李秋娥及时投身,给河北邯郸钢铁公司组织发运原煤和焦炭,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0年,李秋娥建起了汾阳市燕兴福利洗煤厂,可精洗原煤120万吨,随后投入运行的年产40万吨铸造焦生产厂更是赶上了焦炭外销的好形势。
“然而,这时的我开始思考,资源型企业如何转向新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地发展?”李秋娥对记者说。恰在这个时候,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山西省家畜产品加工发展“十一五”规划,随后又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提出加快重点优质果蔬产业区建设,重点扶持一批果蔬加工流通企业的思路。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李秋娥看到了一条发展的新路。
经过多方考察,她选准了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带动广大农民致富的新型产业——种植和加工绿色环保食品食用菌。“蘑菇发展的潜力,大得无法估计。它是长寿食品、美容食品。汾阳市又是汾酒之乡、农业大市,拥有大量农作物秸秆、酒糟、醋糟,生产蘑菇的原料供应充足、价格便宜,上这个项目我特别有信心。”李秋娥给我们这样介绍。
吃完饭,她没有立即走,而是陪我们到了她的车间。我们穿上白衣,套上鞋套,戴上口罩,消了毒,却还是不能被允许进入某些车间,即使董事长也被拒绝。但我们又了解到,到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3500吨冻干食用菌、菌汤、年产1500吨休闲类一口菇、年产1500吨佐餐类酱蘑菇的生产能力,已推出冻干蘑菇汤、酱蘑菇、一口菇三大系列共12个规格44个全新系列产品。
“这次,我们在农博会上和深创投签了一个万吨鲜蘑项目,首期投资8千万。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实现工厂化生产,尽快达到日产30吨的规模;再下一步,就是公司上市了!”李秋娥的蘑菇经,正未有穷期呢!
记者手记
我们一路走下来,充满了兴奋与鼓舞。然而,记者无法回避对品牌推广的关注。
从十七八年前记者去广州报道山西土特产品交易会,到北京的全国农业博览会,到去年的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到刚刚闭幕的农博会,山西的特色农产品所显之“特”,所到之处,所受欢迎,无人能及。然而,问及买家喜欢何种品牌,却也是无人能说出一二。
目前,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地区综改试验区,正在转型。凭记者多年涉猎农业的经验,山西的特色农业理所当然就在其中。论质量、论口感、论努力,自不待言,然而却一直未有叫得响的品牌,想想食品行业的旺旺、康师傅,调味品行业的海天、老干妈,都拥有全国影响。念及于此,令人遗憾。
其实,盘点一下,山西有不少好牌子的产品,像古城牛奶、厦普赛尔、檀山皇小米、7度鸡蛋……这些品牌,有相当好的前景、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有稳定的市场,最重要的是,这些品牌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假以时日,有可能成为我们山西的“康师傅”、“老干妈”。
李秋娥的小蘑菇也是如此,其注册的“晋祥山宝”品牌正日渐在消费者中扎根,我们真诚期待,“晋祥山宝”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本报记者 郭强 李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