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我省发展大局为使命——

华新燃气:全产业链发力更有“底气”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4/30 9:05:00

华新燃气集团蓝焰煤层气公司郑庄区块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王佳丽 摄 


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5年,此间,华新燃气集团从2020年成立至2024年底,煤成(层)气产量累计实现55亿立方米;长输管网里程达到近6700公里;销气量达到320余亿立方米。


近年来,我省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在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作为我省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主体企业之一的华新燃气集团在这其中做了哪些工作?4月23日,记者在该集团了解到,成立4年来,华新燃气集团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我省发展大局为使命,按照“产好煤成(层)气、织好一张网、布好一盘棋”产业发展思路,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全产业链发力助力能源革命,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上游”为基


持续加大煤成(层)气增储上产


日前,在晋城沁水潘一、潘二、郑庄、里必等区块项目现场,15台钻机马力全开、轰鸣不止,两套压裂设备高效运转,各类设备协同作业,正奏响项目建设“奋进曲”。


为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部署,华新燃气集团持续加快“增储上产”步伐,集中力量于技术创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实施以及新井项目的建设上。


结合产业发展现状,该集团充分发挥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优势,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加大科技投入。4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8亿元,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5项,授权专利200余项。


同时,该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开发专项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创新采用穿采空区L型井、穿插式L型井、密切割压裂技术、大规模压裂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在中深部煤成(层)气开发、低产煤层气井增产、采空区及过采空区煤层气抽采等方面实现了阶段性突破,解决了井下瓦斯抽采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的问题,为我国煤炭矿区瓦斯综合治理、保证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有效路径。


作为华新燃气集团核心的煤成(层)气生产企业,山西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强化煤矿区、资源区、合作区、采空区“四区”高效统筹联动,通过加强气井精细化生产管理、水平井排采管理、低产井技术改造,大幅提升了气井运行率,实现了老井的稳产增产。重组4年来,累计完成钻井353口,投运300余口,推动产能不断提升。此外,该公司不断优化生产运行系统,全力提升产销系统适配性,也推动了产能的有效释放。2020年到2024年底,华新燃气集团煤成(层)气产量实现增长4.9亿立方米,进一步夯实了资源保障基础,助力我省由气源输入地变为气源输出地。


“中游”为要


打造全国输气管网重要枢纽


在黄河之畔的吉县—延长输气管道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与奔腾的浪涛声交织,施工团队正以昂扬斗志与精湛技术向“穿黄”挑战发起冲锋。


据了解,燃气管网连接产销两端,处于能源供应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华新燃气集团旗下的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不断优化管网布局,推动管网互联互通,着重加强煤成(层)气产区连接线建设,打通与国家干线上下载通道,全力打造全国输气管网重要枢纽。4年来,围绕煤成(层)气内输外联,重点实施吉县—延长省际干线互联互通、永和—隰县区块连接线等10项工程,构建形成了“三纵十二横”的管网格局以及“自产气、省内煤层气、过境天然气、周边省份气源、海气互为补充”的供应格局。


目前,华新燃气集团管网已覆盖我省11市、100余个县和部分重点乡镇,日均分输量超2300万立方米,最高日分输量超4000万立方米,年输气量约占全省天然气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初步打造成以太原为核、6.3兆帕干线为圈、各区域管网为环的“一核一圈多环”管网格局,构建起“管网互联互通、地市多路畅通、县域基本覆盖、运行高效有序”的管网体系,输气能力超300亿立方米。管网密度和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灵活调配、供给稳定,形成衔接上下游、连通省内外的区域管网枢纽,有力助推我省能源结构转型、“双碳”目标实现。


管网调度方面,在“多供一方气,多暖一家人”的信念下,华新燃气集团坚持“统一调度、分区控制,区域平衡、灵活调配”,利用信息化、数智化手段,科学预测运行趋势,合理制定管网调度方案,确保资源供应与管输能力相匹配,保障全省资源有序调度。为充分保障高峰期用气需求,进入冬供的华新燃气管网管存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日均管存量达3000万立方米以上。其中,输气峰值达到近4000万立方米。


“下游”为重


统筹推进燃气利用“四大工程”


4月23日,在阳城县工业园区山西时代陶瓷公司瓷砖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赶订单,天然气管道在窑侧“嘶嘶”作响,一块块优质瓷砖在经过高温的烧制后从生产线推送下来。


近年来,立足我省煤层气资源优势,华新燃气集团统筹推进城乡居民燃气推广、工业燃料替代、交通燃料升级、公商燃气拓展“四大工程”,积极培育多元消费主体,逐步提高燃气在一次能源的消费占比,努力追赶全国平均水平。华新燃气集团2021—2024年累计供应城镇燃气用户212亿立方米,累计供应电厂和液化工厂近86亿立方米,累计供应直供工业用户近8亿立方米,终端利用水平和规模不断提升,年输销气量突破8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推动全省用气总量突破110亿立方米。


在储气调峰方面,华新燃气集团着力提高储气能力,4年来,共投资储气调峰类工程建设及改造项目32个,完成投资5亿余元。在民生保供方面,华新燃气集团严格按照已签订的民生用气合同足量供应,坚决守住不发生民生用气短供、断供现象的红线。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要求,每年10月底各液化工厂储气量均达到80%以上,与全省9个地市签署储气保供协议,确保完成全省地方政府储气要求。其中2024年完成自有储气9000余万立方米和省外租赁储气1.4亿立方米,进一步提升山西省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


同时,华新燃气集团努力强化下游城镇综合利用项目建设,4年来,累计投资项目280余个,完成投资近22亿元。其中,重点完成了430余公里城镇燃气老旧管网及配套设施改造,此举对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强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确保城镇燃气安全及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华新燃气集团也在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在全国畜牧业大县——应县建成了全国首个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当地畜禽粪污通过该项目实现了生物质气工业直供、沼渣牧场垫料利用、沼液还田灌溉、二氧化碳微藻培育的碳减排到碳中和的全循环利用路径。在华新燃气集团长治西万户分输站,“浅层地温能+光伏”多能互补复合供能实验项目为自有输气场站带来了非化石性终极能源,在达到近乎零碳的基础上,带来了良好供热及供冷体验,实现了长期经济效益。


在能源革命大背景下,全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华新燃气集团正加速奔跑在路上……


  

本报记者 王佳丽 通讯员 武小渝 任艳峰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