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11月7日讯(记者 孟庆伟 实习记者 李影)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受洗礼。11月8日是第14个中国记者节,在这个记者节前夕,本报记者进企业、入社区、到工地、下田间,走进基层一线,体验百姓生活、感受民生温度、赞美人间真情。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际行动,与广大读者共同度过我们的节日。
“树高千尺离不了根”,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勿忘人民——这是著名记者穆青一生的钟爱,到群众中去——这也是我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三贴近”原则的一次生动实践。
记者节前夕,本报记者兵分数路,通过深入采访一线干部群众、亲身体验基层工作生活,细心触摸改革的脉搏、诚心捕捉时代的变迁、真心倾听百姓的声音。在旅行社,我们尝试当一次前台接待员,去感受服务人员的喜悦与烦恼;在气象站,我们在气象预警信息员岗位上,体验气象工作者的认真和严谨;在医院,我们跟着患者和家属排队、挂号,去发现群众就医过程中的急切和问题;在街头,我们做回环卫工、当回售货员,去感受他们辛勤的劳作,体会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奋斗与期盼……
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形式来度过自己的节日,对本报记者来说,不仅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节日庆祝,还是一次业务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新闻采编人员社会责任的提醒,提醒我们必须植根于人民、植根于基层,提醒我们必须走进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广阔天地,站在群众的立场、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去传达民心民声、民愿民盼。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动人的故事在基层。用心感受生活的改变,用眼观察时代的进步,用耳倾听百姓的心声,这,就是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