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则消息引起笔者的关注。8月,晋城开建高硫煤洁净利用循环经济工业园。建成后,高硫煤、瓦斯等“废物”将变身为电力、清洁燃料、化肥、精细化工产品等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品;9月,亚洲粉煤灰研发中心在山西朔州正式揭牌成立。朔州是中国利用粉煤灰最好的城市,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聚集区;孝义市鹏飞集团靠的是“废物”循环利用,在亏损的焦炭行业里风景独好。以前焦炭是主产品,现在成了副产品。焦炭生产过程中提炼出煤焦油,煤焦油还可以提炼沥青碳纤维,用来生产航空、航天、汽车材料;焦炉煤气还能提炼出烯烃,用来制造橡胶。过去的废弃物中,蕴含着巨大的产业机会。山西曾经的“黑色污染”正悄然进行着华丽的变身。
很长时期内,煤是山西人的骄傲,山西人谈煤就兴奋,近一两年,随着煤炭市场疲态,山西煤业遇到了一些发展困惑。于是就有一些短视的人在嚷嚷,山西的煤不行了,搞煤没前途了。此时,这些消息,正如冬天里的火把,点亮了山西煤业的前景。
山西不发展煤炭是不行的,但仅仅挖煤也是不够的。可喜的是,新技术给山西煤业带来了新视野。比如,山西国际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粉煤灰产品——无机耐火纤维,相比已有技术,使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附加值大为提高,是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又一全新途径,为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拓展出了新的空间。由此笔者相信,在政策和技术双轮推动下,作为新型替代能源的煤层气、煤制油不久将在山西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产业。
60多年来,山西煤业在国内基本充当着“锅炉房”和“原料地”的角色,产业低端,生态破坏严重,资金、技术和人才高度沉淀在采掘中。如今,山西煤业正在谱写新的乐章,山西“煤”的精彩大戏才刚刚开始!
郭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