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山西省太原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太原市今后将如何发展?太原市427名政协委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问题出点子、拿建议。3月26日下午,委员们从轨道交通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和设想。现将部分委员的提案发言整理汇编,以飨读者。
李继军建议:落实政策配套措施 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2013年11月2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首开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太原市城市交通将进入“地铁时代”。李继军委员建议:
一是落实政策配套措施,统筹解决地铁建设运营资金问题。建议借鉴北京、香港、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结合太原市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太原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融资体制。二是强化管理机制,政策倾斜引进人才。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轨道交通引进人才给予政策的倾斜,出台吸纳引进高端骨干人才的管理意见,作为完善太原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三是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将太原市轨道交通立法工作纳入近期工作计划。建议先由太原市人民政府制定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地方规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投资和建设,运营管理、设施管理、上网事故处理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全面立法。
秦菊香建议:建立预警机制 应对雾霾污染
雾霾污染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艰巨工作,空间上需要联防联控,时间上需要长短结合,就雾霾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秦菊香委员建议:
一是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加速淘汰“黄标车”。推动油品配套升级,协调加速实现供应国四车用汽油。二是整治工地道路扬尘。建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制和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建筑工地管理,所有建筑、拆迁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有防尘措施。三是禁止秸秆焚烧。全面划定秸秆焚烧区,建立和完善市、县、镇、村四级秸秆焚烧责任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追究制度。四是整治餐饮油烟排放。推广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严控城区污染严重的露天烧烤,有效减少油烟污染。五是加大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进而实现节能减排。六是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快捷高效的空气质量发布体系和预警机制、出台应急措施,应对雾霾等重度空气污染。
刘书林建议: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太原工业领域围绕建设“一流新兴产业基地”目标,坚持“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调结构”的思路,工业经济转型稳步加快。刘书林委员就如何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一是深化把握改革内涵,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关键领域的改革。按照市场中资源配置中期决定性作用的重大要求,重新审视工业和信息化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对工作中不符合市场规则、市场竞争的思路和做法进行梳理和改革,强化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工作。二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引技的力度。积极走出去开展专题招商,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区、产业化基地,给予全方位的配套支持。三是抓好质量性新兴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推创新资源集聚。学校借鉴沿海发达城市新兴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的经验,下大力气抓好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四是从高科技创新能力入手,实现各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和“命脉”,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推进自主创新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根本途径。五是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制定出台全市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配套、土地利用、资金扶持、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市场拓展、人才支持、政府服务等方面创新支持方式,破除阻碍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性藩篱,破解困扰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梁爱琛建议:完善相关金融政策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创新能力薄弱,许多领域缺乏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转型升级。梁爱琛委员就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一是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激励企业不断创新。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完善相关金融政策,鼓励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头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选准突破口和助攻方向,协力攻关,重点跨越。
三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激发自主创新动力。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发挥科技投入支撑作用。切实用好、管好财政应用研发经费,加强动态管理和绩效考核,特别要加强对财政应用科技研发投入资金的整合与使用情况的监管,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益。
五是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六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重视并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强化企业的专利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学会运用知识产权这个战略武器增强竞争力。
市民心中的期盼
3月25日上午,太原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南宫召开,按照惯例,太原市六城区20位太原市公民亲临现场旁听大会。上午8时,大会还未开始,20位旁听市民已全部到场。
仔细听、认真记,一个半小时的报告旁听席几乎没有人离座。遇到共同感兴趣的内容,邻座之间同一个城区的旁听代表还会相互交流。今年74岁的韩宵天,是旁听席年龄最大的旁听人员。花白的头发,专注的神情,在人群里特别突出。“我最感兴趣的,是2014年太原市会对民营企业有什么样的扶持计划。”韩宵天说,2000年他退休后,一直发挥余热帮一些民营企业规范企业管理。韩宵天表示,自己从事了一辈子企业管理工作很有经验,而如今规范的管理又恰巧是很多民营企业的短板,因此,他利用自己的经验,先后扶持了两家民营企业。
相对于其他旁听人员的安静,80后王海燕就稍显活泼一些,遇到全场掌声响起她总会起身拍照留念。“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会,第一次听市长作报告,很激动。”王海燕告诉记者,她是迎泽区双西二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平时主要从事妇联方面的工作。“我最关注建设路太榆路改造等城建方面的信息,去年太原中环路修通很是方便,期待今年建设路通车也能带来更多便利。”王海燕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她除了关注城建,还很关心教育。因为自己的孩子也到了入学年龄,今年关于教育的一系列措施都让她很受鼓舞。“我也是第一次参加人代会。”坐在旁听席第一排的王苏平告诉记者,她是由万柏林区人大推荐的,“为了参加会议,我特意请了假,早晨7点20分就出了门,乘坐811路公交车从西矿街赶过来的。”王苏平说,近几年政府确实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她和全太原市的百姓一样,希望政府在2014年继续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早日实现碧水蓝天的梦想。
采访中,大家都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炼实在,让他们对今年太原市的变化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王秀萍 王波 姚凡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