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亮点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王秀萍 发布时间:2014/3/27 9:25:00

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3月25日,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在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所作的19页《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始终是核心词汇。通过一项项惠民工程,太原市释放出了对标一流省会城市,努力改革创新、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醒目信号。

为后代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新建滨河东路南延、阳兴大道、迎宾桥,续建太行路南延、南中环东延、双塔路南延,改造建设路、解放南路、长治路、南沙河路等23项道桥工程,总计建设里程110公里,总投资170亿元。继续优化提升中环快速道路交通体系,配套完善周边路网,放大环路快速效应。

——积极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启动滨河西路南延前期准备,加大小街小巷整治力度。

——加快新区发展。推进汾东新区建设;推进以长风商务区和晋阳湖为中心的晋阳新区建设;加强以太原南站为中心的新区建设,高点起步,连片改造,形成集高铁、公交、长途客运、地铁于一体的交通大枢纽,打造代表太原现代气派的靓丽窗口。

——继续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更新公交车1200辆,新增公交专用道20公里,启动新能源汽车试运行工作。继续增加公共自行车投放。

铁腕治污实施生态新政

——关闭东山电厂、美锦矸石电厂等污染企业,加大对二电厂等重污染企业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以电力、冶金、焦化、水泥等重污染行业为重点,实施百家企业对标一流整治工程。

——推进集中供热全覆盖,新增嘉节燃气电厂、二电厂、太钢余热利用集中供热30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太古远距离、大温差供热工程。淘汰分散燃煤锅炉600台左右,改造既有供热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减少燃煤90万吨。

——大力淘汰老旧车辆和黄标车,严控机动车尾气污染。开工建设32万吨晋阳污水处理厂,清徐两个1500吨垃圾焚烧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清徐、阳曲两个秸秆电厂,源头根治环境污染。

——继续实施“生态新政”,加大东西两山生态绿化投入力度,建立大规模、高质量、美景观的生态绿色屏障。启动晋祠泉域复流工程,开工建设8平方公里的晋阳湖、2平方公里的植物园,完善提升中环50公里的绿色长廊。

让唐风晋韵传承记忆

——建设9平方公里的明清府城,重点保护文庙、崇善寺片区,天主教堂、拱极门片区,文瀛湖、五一路片区,钟楼街、靴巷片区等四大块文物遗存相对集中的历史街区。

——重点实施钟楼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让掩藏在混乱建筑中的历史文化遗存重现珍贵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把晋祠和天龙山,太山龙泉寺、店头村,蒙山和连理塔寺庙群,崛山围山和窦大夫祠、多福寺、净因寺等四大板块的山水寺庙文化。

——加快太化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发展,组织好国际大学生“废旧金属材料雕塑创作月”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新名片。

——明太原县城作为农耕文明载体,要创新保护理念,在晋阳古城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将田园风光与文化遗存相结合,创造农耕文明保护复兴的新范例。加大对青龙镇、土堂村等古村落保护的力度。

实现社会资源均衡配置

——开工建设5万套安置保障住房,在两年内使拆迁户全部安置。把拆迁改造作为改变人生的新机遇,实现“征收谁、改变谁、造福谁”的惠民目标。

——支持企业和社会建设人才公寓,为引进和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严格执行统一政策和标准,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对龙堡、东社、西寨、木厂头等13个城中村进行整村拆除,实现城市升级和人民宜居互利共享。

——加快五中、一外、二外、十二中、成成中学等10所名校双十二轨新校建设,完成二十七、五十三、六十中等10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强制性规范配建幼儿园、小学,满足宜居城市基本服务半径。

——加快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10所新院建设,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规范配建社区医院,建立便民利民的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与名校、名院合作,大幅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资源,提升质量。

本报记者 王秀萍 王波 姚凡

原标题 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