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曲沃创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靳淑琴 发布时间:2014/3/27 9:56:13

自曲沃县被列为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县以来,该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同农业、财政等部门和涉及乡镇密切配合,瞄准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抓手,高标准做好田、林、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晋之源高显汾河滩涂循环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各项工作。

高起点规划

科学规划布局。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省、市、县经济发展战略、农业综合开发业务特点以及项目区立地条件等因素,该县聘请有关专家,围绕产业发展,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搞好规划,科学合理布局。

推广节水农业。按照“干渠(管)沿路,支渠(管)进田”的原则,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结合,渠井双灌,做到渠、管、站、电、井五配套。工程布局依据粮食、莲菜用水需要和东高西低的地面自然坡度,以生产方为单元,优先使用汾河地表水,采用提灌站和U型衬砌渠道输水,配套倒虹吸、分水口、节制闸、农桥等建筑物;地下水实行井管电配套输水,对更新修复机电井用低压输水管道联网。项目建成后,灌溉1亩粮田由1小时缩短为15分钟;轮灌一次由两个月缩短为半个月,既节约了费用,又极大地提高了灌溉系数。

发展生态农业。在水泥路、砂石路等机耕道路联网、条条畅通的基础上,沿路(渠)规划栽植白蜡、速生杨等树种,路肩种植草坪,形成用材林、常青树与绿地等乔灌草搭配的生态园林化格局。

调整种植结构。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前提下,引导农民高效种植建莲池,形成区域内较为合理的生产布局。目前,“十里汾河宽林带、千亩林下经济园、特色莲藕致富田”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真实写照。

高标准施工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领导在项目一线指挥,干部在项目一线工作,情况在项目一线了解,问题在项目一线解决,着力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项目管理上,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使项目建设规范进行。

细化工程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该县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省、市农发办具体要求,确定了水利、田面、道路、林网等一系列分项工程的建设标准与要求。

严把工程质量。事前严格招投标制度,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事中控制包括对原材料、设备严格把关,并对材料设备进场进行严格报验报检制度。单元工程开工前,由施工员、监理人员交待清楚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示范操作;开工后,采取抽检和跟踪检查,不放松每一个关键部位和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个单元完工,认真验评计量,当场认定。采用蹲点和巡视的方式,对现浇渠土模、建筑物基础等隐蔽工程实行旁站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高科技引领

选择优良品种。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聘请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从选培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等方面为项目提供科技支撑。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山西晋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项目科技推广依托单位,提出了2013年项目区小麦品种区划意见,引进了临汾8050、晋麦89号、晋麦77号等3个小麦良种3.12万公斤,示范推广面积0.3万亩。

加大科技投入。在修路方面,按照“主干路6米、支路5米”的要求,项目区4.05公里干道、14.25公里支路全部实现了纵横联网、条条畅通,达到了“路基夯实、路面平坦、路壕整洁、道边石顺直”标准,方便了运输车辆、耕作机械到园进田作业。在改土方面,采取伏耕灭茬、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等办法,改良土壤1.026万亩,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由改造前的0.7%提高到0.93%。在农田种植方面,变过去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单一模式为“小麦-玉米”、“小麦-油葵”两种两收模式,建成了“吨粮田”、“双千田”等“高产粮田”。据统计,项目区玉米亩产达650公斤,比实施项目前增加280公斤。

培育新型农民。县农发办会同农业、科技等部门,采取专家授课培训、田间地头指导、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项目区农民的培训,增强其运用科技致富的能力。

本报记者 靳淑琴 通讯员 李炳俊 朱建宏

原标题 打造现代农业新典范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