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品牌如何走出山西?
山西企业在市场重新洗牌中,如何面对这一挑战?走得更高、飞得更远、做得更强?
……
3月26日,2014年山西“品牌的力量”大型公益讲座现场,省内500多家知名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同商讨如何“顺势、乘势、兴势”地通过前瞻性思维推动山西品牌发展。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人气鼎沸,甚至连会场的过道里也挤满了聆听讲座的企业家们。省商务厅厅长孙跃进结合2013年山西品牌中华行八站的成功经验,层层剥茧、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地解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山西品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的独到之见结合其幽默的演讲风格,让在场的嘉宾及企业负责人听得直呼过瘾。
对于品牌不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什么是品牌?什么是单一的品牌?什么是品牌的延伸?什么是品牌的国际化?
对于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在前不久的一次品牌讲座上,参会的七八十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都不能精准地对其解释。在孙跃进看来,很多企业家对这个问题显得过于浮躁。对于品牌的定义,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品牌是文化是一门艺术,如何把品牌塑造好,企业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山西企业,要想走出山西,走向全国,得靠品牌闯天下。谁有品牌谁就能掌握未来市场的主动权,有品牌才能赢未来。孙跃进认为,品牌的创建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点滴积累。创建品牌,企业除了注重品牌形象的维护,还应注重品牌内涵的提升。
“山西的好东西不少,但缺乏的是知名度和影响力。”孙跃进认为,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对于品牌,从历史上看,山西似乎从来都不缺,但是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很多金字招牌,后人并没有经营并将其发扬光大。
尤其是山西的一些老字号企业,不能紧紧守着过去不放,过去不代表未来。而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与开发,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比如,世界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就是在不断改变包装、不断创新中经久不衰。所以,我们的企业要明白很多产品辉煌一时但辉煌不了一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求新求变。
事实上,对于品牌建设的思路,企业也一直在转变。比如,山西老陈醋集团提出“卖产品变成卖店”思路,通过活动,不是简单销售醋产品,而是鼓励人们加盟经营其产品;柳林沟门前公司,提出“变地方名吃为天下名吃”思路,通过活动,重点宣传企业品牌。
“山西品牌中华行”是企业的载体与舞台
2013年,被誉为山西“商业长征”的“山西品牌中华行”,南征北战全国八个城市,其所到之处,不仅让山西的名优特产品深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还吸引了许多媒体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作为山西近年来规格最高、品牌最多、跨度最广、时间最长的品牌推广活动,‘山西品牌中华行’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超过品牌行本身。”孙跃进认为,在这个活动中,企业不仅在卖产品,还在卖文化;不仅在展示历史,还在探索未来。乘着东风,企业不论是在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还是在扩大市场份额方面,都收获了累累硕果。
随着山西品牌行一路走来,每个企业都在成长,地方名牌产品企业也逐渐理解了品牌与产品的关系。但是产品销售一定要对路,老百姓购买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所以一线销售人员一定要对产品有深入的了解,细分市场,了解顾客的需求,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消费习惯,切入市场,寻找突破口。比如,黄河京都大酒店目前在太原基本已经定位为以婚庆和节假日消费为主的酒店,山西会馆迎难而上,这些变化都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就像一个变色龙,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不同的颜色。所以每一个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是满足了一部分顾客的需求,如果我们还不改变,在供给相同的情况下,谁了解顾客?谁能满足顾客?
每个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产品是冰冷的,而品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和灵魂的。”孙跃进一边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边举了个例子:双合成的娘家系列产品源于一个职工想吃母亲亲手制作的手工馍馍,赵光晋由此突发奇想,谁都有母亲,谁都想吃母亲做的那一口。经过调研之后,她开发了娘家系列产品,并将其打造成经典的品牌。
这个品牌故事的背后就是母亲,母亲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髓。而这种文化能触及人类的灵魂和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所以在每个品牌身后都有故事。
“一块肉,一把盐”,区区六个字就把平遥牛肉与别的品牌的牛肉区分开来。孙跃进认为,我们的企业要学会拿最好的东西在最要脸的地方去展示。第一次的印象尽管不能让人得出最准确的判断,但第一印象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消费行为和习惯。
孙跃进表示,在品牌行的过程中,省商务厅特别注重每一个企业的第一次展示,不断开会不断培训。他提出,企业供给与产品一定要立意高,目标就是品牌,产品要和品牌靠拢。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家和营销人员逐渐树立了产品要做什么,品牌要做什么。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改变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扩大山西品牌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将山西品牌逐渐变成全国品牌。
本报记者 郝薇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