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在省城各大药店内买不到进口甲亢药“赛治”的患者,只好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其他替代药品,不过市场上能找到的替代药品种类还是很少。 本报记者 王昕 摄
编者按:
关于读者反映的进口甲亢药赛治断货的问题,本报之前连续刊发了两篇报道,分别是《甲亢药去哪儿了》、《甲亢药到底“怎么了”?》。但是,围绕省城药店的甲亢药为什么会断货,患者何时才能在药店方便地买到这种药品,无论是不断向本报咨询的患者,还是记者,至今仍没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期间,记者先后联系了不同的部门,得到的解释也不尽相同,结果依旧是回到了原地。记者试图将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却仍“拼”不出完整的“拼图”,于是记者再次出发,再次联系到了监管部门,同时也辗转联系了药品生产企业及经销商,试图找到更多的信息,更为准确的答案。
为什么断货?
厂家答复说是因为供不应求
对于甲亢药断货的问题,在之前的采访中,各家药店均表示“不清楚”。至于一些药店提出的“厂家停产”的说法,记者随后致电赛治生产商德国默克雪兰诺公司时,客服曾明确表示,该种药品目前还在正常生产。
赛治为纯进口药物,记者很难直接向生产一线确认药品是否在正常生产。不过,经过一番努力,记者联系到了默克在中国的指定合作经销商之一——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该公司进出口部总监卢先生告诉记者,所谓赛治“停产”的消息是无稽之谈。作为销售方,目前华润还在正常供货,但是供应比较紧张。
卢总监表示,赛治供货紧张有一段时间了,主要源于药企的产能有限,跟不上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据他了解,受影响的不仅是国内的药店,医院也存在缺货现象,一些地方的医院会限制购买数量,有的医院甚至“买不到药。”作为代理商,他表示任何一方提出“停产”的说法都是不恰当的。
代理商和此前默克方的说法相印证,那么供不应求的说法又源于什么?默克曾表示,一方面源于产量问题,另一方面,进口药品流通过程也需要时间。
眼下药店缺货能由谁来解决?记者再次询问默克雪兰诺,公司客服表示,药品进入国内后都由经销商负责销售。作为生产商,他们只负责指定国内合作的经销商,至于经销商怎么销售,分配给哪些药店,分配多少量,他们并不清楚。
为什么偏偏药店没货?
销售方称是因为渠道不畅
由于厂家并不清楚赛治在下游的销售情况,记者只好从销售渠道下手寻找答案。
通过查询,记者联系到了国药控股山西有限公司。该公司办公室人员表示,赛治断货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对于进口药品实行限量供应,这就意味着药店的销售量若超过地区规定的供应量,即使药店想卖,即使代理商有药,药店都不能卖。此前记者得知,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的药店是我省基本药物指定供应商,可他们的药店也没货。
厂家说到的供不应求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何断货的偏偏是药店?究竟是供应链条的上游出了问题,还是下游的末端——药店真的就不能销售这种药品?
记者联系找到了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设在上海的总部。
据该公司山西地区销售经理安先生介绍,目前他们公司并没有代理默克雪兰诺生产的赛治,但是他们公司对山西地区其他药品的供应量一直有保障。问及为何山西地区的药店会出现一种药品大面积断货的情况,该销售经理表示,问题可能出现在地方销售渠道上。
据他介绍,药店想要销售一种药品,需要向地方医药公司提出申请,完成一定程序后才能销售。如果拿不到“批准手续”,那么药店就可能无法销售某种药品,这也是药店断货最可能的原因。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国药控股山西公司那名工作人员的说法:进口药品是有所谓的“配额”的。
这个“配额”是否存在?为了了解情况,记者也拨打了山西省医药公司在114登记的电话03514291527,但该号码一直无人接听。
赛治偏偏在药店断货,难道真的因为药店得不到所谓的“批准”?可是,采访中有患者明确说,去年上半年确实在药店见过这种药品。
对此,国药控股的安先生表示,药店断货也可能源于另外两个原因:一是该药品本来就属于临床品种,药店供应量小,一年卖不出去几盒,药店不挣钱,所以不卖了;二是当地没有厂家指定销售商的代表对药品销售渠道进行维护,销量无法保证,所以厂家撤销了对当地的销售授权。存在的可能总的来说,不是药店不挣钱,就是药厂不挣钱。
那么这种说法确切吗?记者也向华润广东医药的卢总监进行了了解。
对方表示,目前太原确实没有药店渠道的维护人员,这主要是由于供应量没法满足,暂时不需要人维护。而山西地区的药店并没有失去这种药品的销售权。至于山西地区何时恢复供货,华润方面表示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因为“经销商都是厂家选择的,如何向厂家供货,供多少,也都由厂家决定。”谈及利润问题,卢总监表示,这个由默克掌握,具体的问题他也不清楚。
为什么全城找药?
监管部门的“位置”在哪里
对于赛治断货,记者一再追溯,厂家说供应紧张,销售说渠道不畅,药店说不清楚原因。各说各的理之下,患者最终还是要陷于全城找药的困局。
究竟谁能来解答患者的这个最实际的问题?一种药品断货,是不是应该有相应的部门能来监管?为了努力画圆这个“圆”,3月26日,记者再次来到了省食药监局,并通过工作人员联系到了该局市场监督处的张处长。
对于赛治断货的原因,药监部门是否清楚?在电话里,张处长向记者表示,由于赛治是进口药物,该产品断货的具体原因不太清楚。对记者提到的厂家所称供应紧张问题,张处长表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价格因素,由于“价格倒挂”,多家药企停产,目前国内市场的甲巯咪唑普遍存在供应紧张的问题。现下国家已经指定了北京的一家药厂定点生产这种药品,由于产能有限,不能满足全国市场的需求。要改变现状,应尽快调整药品的定价机制,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才能提高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保障市场供应。
国内情况如此,看来对于默克这种提供全球供应的厂商来说,产能有限,供不应求也属正常。
为什么这种药品偏偏在药店买不到呢?张处长则表示,在目前货源紧张的情况下,作为处方药,首先要保证临床需要,医院都无法保障供应,这个药品就很难流通到药店了。
此前记者曾在网上查询到甲巯咪唑属于国家基本药物,进口的赛治是不是基本药物呢?采访中,张处长表示,基本药物的确定是与药品本身有关的,与生产厂家是谁、国产还是进口都没有关系。
26日,记者也来到省卫生厅基本药物政策处进行了解,但该处室工作人员称他们“正在搬家”,相关情况请同处室负责人了解。遗憾的是,该处室负责人并不在办公室。
至此,赛治断货的原因已基本明了——供应紧张。这种情况何时能有改观?眼下显然没有时间表。默克方也表示,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德国生产线也已经加大了生产力度,具体的产量不能透露。
“蛋糕店能买到酒精吗”?
在蛋糕店买酒精?听起来完全“不靠谱”,问题是不靠谱的事情偏偏发生了。
记者在近一段时间围绕甲亢药断货的追踪报道中,虽然在努力寻找一个真实的原因或者说是真相,但得到的大多是不确切的结果,不断地“卡壳”之后,记者发现,各家围绕甲亢药断货所作的一切解释,俨然就是“你发现我否定”。从这个层面看来,记者觉得“在蛋糕店买酒精”真的是可能的。
“在蛋糕店买酒精”,这是记者电话采访某位卫生监管部门人士时,他对自己部门“不负责监管这件事”打的比喻。言外之意,去他们部门问药品的事情,根本问不到!听到这番话,记者着实有些惊讶。
同样是监管部门,食药监部门虽然并未对所有与题目相关的问题给出答案,但其态度是认真的,也让记者有些感动,毕竟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还是有监管部门的人在帮记者找答案,这无疑也能带着患者向解决问题的方向迈步。
采访中记者发现,各相关部门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基本都是凡是能解释清楚的就一应解释,凡是解释不清楚的一律说自己“不清楚”。
厂家说自己产量不够是真诚的,但生产出来的药怎么分配到各地销售的?恐怕不是只有代理商才知道,所以答案就是“不清楚”;药店说自己没药也是真诚的,但为什么患者能通过“关系”从药店所属的公司拿到药?恐怕药店也并非真的不知道,所以公司的答案也是“不清楚”;监管部门说自己解决不了,可能真的无法一手掌控药品的市场分配,但在复杂又纠结的“剧目”里,有关部门的“演出”是不是不够努力?恐怕有的如此,所以他们也只好说“管不了”。
一个一个无法肯定的结果加起来,就是患者的很不“舒服”,也让问题“解决不了”。为采访花费了很多时间,记者最终得到了切实的感受——“从蛋糕店买酒精”,也许确实是可能的。
本报记者 畅雪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