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营业执照,需要来来回回跑很多趟才能办下来;现在只要先在网上申请并审核成功,然后到政务服务中心确认和签字就好了。”在太原市小店区政务服务中心刚刚办完饭店营业手续的李莹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些改革举措给我们餐饮企业省出了不少时间,今天我办理好了营业执照,就能利用办理许可证的时间准备营业前的员工招募和员工培训等工作。”
在太原市小店区政务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和李莹一样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市民将登记窗口挤得水泄不通。自2013年8月20日以来,太原市工商局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先后推出注册资本“实缴”变“认缴”、先照后证和“年检”改“年报”等一系列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措施,这不仅进一步降低了创业门槛,而且也极大地激发了创业市场的活力。
先行先试
走在全国改革前列
2013年8月19日,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一行两人带着群众路线教育调研课题,事先没有打任何招呼,乘坐出租车来到太原市工商局窗口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就是这一次调研,开启了太原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新历程。
当天,陈川平在认真查看工商办事大厅实行流程再造后的办事环境情况,并细致了解了办事群众的意见和需求。随后,在召开的太原市工商局领导班子座谈会上,陈川平希望该局在服务发展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中,充分发挥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不等不靠,对标一流,积极改革,大胆实践,走在全省前列。
以此为契机,太原市工商局以尖草坪区为切入点,开始试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先后在全市范围内突破性地推行了注册资本“实缴”变“认缴”、网上登记和先照后证等一系列登记制度改革举措。
同年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推出“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的登记条件、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经营性场所登记由地方政府规定”等多项措施,拉开了全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帷幕。
实践证明,太原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具有前瞻性,动手早,下手快,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改革的前列。
多项改革
降低投资创业门槛
从去年11月起,在太原市工商局的网站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系统——企业网上名称核准及网上受理服务系统。
“目前,我们已经在高新区、经济区、小店区、杏花岭区开展网上登记注册试点。”太原市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申请人登录太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点击首页最左侧‘网上办事’栏目中的‘网上登记’进行办理,经工商部门核准后,递交书式材料,即可领取名称核准通知书和营业执照。”
网上受理服务系统只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的一项。从2013年8月20日起,太原市工商局就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具体为:“实缴”变“认缴”,即对注册资本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新登记公司,试行注册资金“认缴制”。企业在承诺认缴的前提下,无需提交验资证明,就可以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手续;先照后证,企业可以先取得营业执照,及时办理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开展一般性经营活动以及前期筹备工作,然后再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到相关许可部门办理许可证,从事许可经营项目;“年检”改“年报”,即企业在单位用电脑网络告诉工商部门企业还在正常营业;
与此同时,该局还在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五证集中快速办理和“宽进严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随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太原市投资创业门槛进一步降低。
激活市场
市场主体大幅增长
3月28日下午5时,记者在太原市工商局一楼注册大厅看到,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人在登记窗口前挤得水泄不通,而工作人员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的人其实还不算多,毕竟是星期五,人要少一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日,晚上6时30分左右,这里人还有这么多。考虑到大家办理营业执照的迫切心情,这些天,我们一直都在加班加点。”
从去年8月20日开始,太原市在全省率先试行注册资本“实缴”变“认缴”、网上登记、先照后证等一系列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举措。这些新政策不但简化了手续,降低了创业门槛,还给企业节省了各类费用277万元。
据统计,从去年8月20日至今年3月20日,太原市共登记“认缴制”企业1483户,注册资本22.72亿元。“从2013年8月20日至2014年3月1日,全市共登记‘认缴制’企业887户,注册资本84894.20万元,共为登记企业节省费用约133万元。”太原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3月1日,全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开始之后,创业市场更是迅速被激活,仅3月1日至3月20日,全市就登记‘认缴制’企业596户,为新办企业节约费用约144万元。”
“省事、省钱,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全市创业市场的活力。”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1日至20日,“认缴”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有40户,占总数的6.71%。而自去年8月至今年2月12日,小店区市场主体数量更是同比增长15%。
本报记者 王波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