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首个交易日A股逼近2100点的彪悍表现,不仅让以安信证券为代表的机构看空派显得不合时宜,也使得部分投资者对市场的进一步表现产生憧憬,但国泰君安大盘再涨400点的乐观言论,也让市场感觉逻辑不足,而市场本身却在趋势推力下于周三站上2100点,收出红盘的靓丽成绩单。
蓝筹搭台题材唱戏,多题材活跃走强
4月9日,沪深两市双双高开,盘中收复半年线和2100点双重压力,创业板也出现强劲反弹。午后,中石油中石化双雄拉抬,但地产股转跌,权重股弱势拖累大盘略微翻绿,临近尾盘,次新股活跃,两市小幅拉升双双翻红。截至收盘,沪指报2105.24点,涨幅0.33%;深成指报7511.25点,涨幅0.03%;创业板指报1370.46点,涨幅1.43%。
8日推动A股大涨的蓝筹股为9日A股能够站上2100点搭好了台,两市板块和个股呈现涨多跌少的格局。板块方面,传媒板块受到改革、重组等利好影响,马云和史玉柱65亿注资的华数传媒一开盘就强势涨停,成为领涨的主力军。医疗器械、蓝宝石、智能穿戴、民营医院、信息安全等概念板块也有不同涨幅;个股方面,两市共有35只非ST个股涨停,共98只个股涨幅超过5%;两市共有1只非ST个股跌停,跌幅超过5%的个股一共4只;跌幅超过5%的两市仅有四家。
反弹逻辑存有漏洞,短期空间未打开
虽然市场近期走势强劲,周三盘中活跃的传媒、蓝宝石也及时补上了此轮反弹中题材缺失的遗憾,但面对此波上行高度,更多理性分析认为还需“且炒且珍惜”。
从这一波的反弹逻辑观察,市场对微刺激和稳增长的预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在三月下旬其实已经在消息面上有所揭示,从铁路基建、保障房等一系列利好出台可见绝非空穴来风。但市场的进一步上行不仅需要宏观面上刺激,更在现实角度上需求流动性推动,从这个意义上分析,A股在未来的两三个月内将直面债券、信托兑付高潮、IPO重启、利率市场化前期对流动性压抑等各种客观制约,且一季度以来资金面最为有利的时刻已逐渐过去,指望利空交织的A股在这种背景下抢跑,很可能不现实。
从技术意义分析,市场中必须出现强悍的多头炮走势及连续的逼空上涨吸引人气及增量介入,否则这个点位的反弹还只能视为小级别反弹走势的开启,短期看到2130点—2150点一线,形成对前期缺口的回补或有可能。当然A股当前的权重下落空间制约A股下行空间,消息面上也不存在过于实质的利空,预计市场的区间震荡走势很可能在未来坐实。
谨慎做多个股为主,市场结构机会多
经历数年的低迷之后,虽然A股是否否极泰来尚无定论,但现阶段主要指标股的低迷走势已基本反映了基本面上的利空因素,市场当前确实也缺乏大的做空机会,如果四月份稳增长的一些措施激发多头的热情,市场将在后市继续震荡上行。
大同证券赵峰表示,从相对中性的角度出发,去年以来A股就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板块及个股赚钱效应,结构性行情已成为市场反弹及赚钱机会的新的演绎方式,中期的操作还要回归到个股的遴选。
在当前一季报业绩披露季中,可以优先关注业绩给力的绩优股,如一季度业绩普遍上涨的奶业股,受益于二月份以来原奶价格的下跌,其在一季度表现良好;如产能端被环保抑制导致开工不足的草甘膦、染料,从去年一直炒作到今年,且有越发红火之势;如景气度高企的LED、蓝宝石等电子耗材个股,受益于行业升级及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手机新工艺的确定;如收益黄金年代开启的军工题材,虽然估值高企但弹性题材兼具的回调充分个股等,A股可能缺乏系统上行的动力,但市场的结构机会,从来是一个伪命题。
本报记者 李若男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