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般的单位最多有几部电梯相比,工业企业所拥有的特种设备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多。尤其是大型企业,起重设备、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场内机动车、乃至索道都有。
作为特大型企业,太钢使用的特种设备也是门类齐全的。厂区内密布的各种压力管道,自有的燃气锅炉,巨大的燃气罐,工业电梯、民用电梯均有,起重设备和厂内机动车一应俱全。可以说,太钢的特种设备不是全省所有企业中最多的,也是名列前茅的。
太钢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高,对生产环境要求高,对安全生产尤其是特种设备的安全要求也高。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他们必须做好各种安全工作,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如何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贯,记者走进了太钢……
用制度管人,人管机器
钢铁企业是设备密集型企业。特种设备更是人命关天的机械设备。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大事。太钢拥有3000余台特种设备,他们是怎么管理的呢?
太钢装备部彭志田部长介绍,太钢是通过体系建设、重点环节的管控以及现场安全管理来实现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的。太钢特种设备管理,以公司《质量、环境、能源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依托,在生产的同时,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公司从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的前期环节为基础,以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检验检测环节为突破口,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彭志田说,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太钢从落实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入手,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环节、每个岗位,使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熟知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要求;通过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作业人员、定期检验、安全隐患自查”等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环境和本质安全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除了大家共有的措施之外,作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太钢还有自己独创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对标管理引入了特种设备的管理之中。太钢把特种设备管理纳入了公司整体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公司——分厂——作业区三级管理体系,每一级都有不同的责任和要求。具体操作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公司建立了“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形成了公司到生产车间、各个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依据管理网络的布置,各负其责,人人行使自己的职权。其次,对特种设备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筛选出重点监控的特种设备。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实施一对一的人机管理(包机到人),做到责任到人、制度到岗、专职点检。第三,开展特种设备消缺管理办法,运行人员发现缺陷随时记录,检修人员每天消缺,作业主管全面负责监督。
这些方法,对太钢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起了重要作用。
特种设备安全落实到位
彭志田部长说,几乎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责任事故。和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是拍脑袋出来的,而是血淋淋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因此,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十分重视,相关的法律也从原来的条例变成了《特种设备安全法》。
太钢管理层认为,要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公司以培育安全理念为突破口,以实现安全生产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为落脚点,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为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树立崇尚安全、摒弃违章的观念,确保设备、人员的安全。
太钢能源动力总厂作业长闫立刚工作已经27年了,主要负责锅炉的运行。闫立刚说,所有的大事故都是从小事故开始的,大险是小险累积的。锅炉是特种设备中的重中之重。太钢这么的大的企业,锅炉的运转至关重要。记者看到,能源动力总厂的锅炉房,不是传统的煤灰飞舞的锅炉房,而是一大间隆隆作响、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儿煤灰的燃气锅炉。这样的锅炉,安全运营的难度更大:四通八达的管道,都是燃气管道,也都是压力管道;锅炉自己本身也是压力容器,而且还必须一刻不停地工作,稍有闪失,就是大祸。为了防微杜渐,闫立刚和他的同事们兢兢业业,遵章守制。闫立刚表示,锅炉房的职工每天上班时都要查看上一班的记录,有无安全隐患,怎么解决。自己的班上对这些地方就要多加小心,巡查次数也增加。小问题及时发现解决。下一个班的同事们也会多加小心。而且,每发现安全隐患,都要上报给调度人员,职责范围内的自己处理,非职责范围的由调度员安排处理。每两个小时要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巡查一次,不论是水、电,还是气、油,都要全方位检查。仪表仪器的监控是一方面,职工巡查的看、听、闻也是不可缺少的。迹象明显的跑冒滴漏,常常会在巡查中发现;肉眼看不到的如位置隐秘、特别高或者地面下的特种设备,太钢一般都由机器监测,流量表等会显示出异常。
工作了快30年,闫立刚说,胆子越来越小了,就怕有万一。所以,在特种设备岗位工作的太钢职工,岗位培训、考试、考核格外严格。不管工作了多久,每年都要再培训。除了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外,各种安全事故尤其是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注意,操作中规范,就能避免出事故。”这是闫立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总结。太钢每一个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都有国家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电工证、煤气证、锅炉证等等。而且,特种设备往往是综合了几个工种的设备,所以,职工们也都是一人多证。
设备的安全,归根到底是人的安全。只要每一个人都把安全思想和安全操作落实到位,设备才能安全运转。这是闫立刚最朴素的思想,也是太钢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思想,更是全体员工的工作思想。
注重特设安全也注重节能
《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这样的一部法律,太钢十分重视。组织了各个层面的员工学习《特种设备安全法》。
彭志田部长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公司严格执行“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保证特种设备依法登记、依法报检,检查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章作业。教培中心策划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及岗位技能提升计划,全面增强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的认识,突出以人为本、双方互动的教育方法,起到了经验大家学、教训全员吸取,取长补短、互相提高的作用。
上述方法,也让太钢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管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闫立刚说,《特种设备安全法》中,提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节能环保”的原则,反映了特种设备在节能降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电站锅炉是公司能源消耗大户,工作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改造方式,优化设备的运行,使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
记者了解到,太钢推进区域性集中供热,针对公司锅炉特点,走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发展道路,逐步淘汰耗能大的锅炉,同时在集中供热范围内加强对现有的工业锅炉项目进行调控。使用高效、清洁能源,根据锅炉用煤质量低、煤质不稳定、与锅炉不匹配、燃烧不完全、运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设备改进,进一步提高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热效率。
在水处理方面,强化水处理监管,不断加大锅炉水质监测力度、加大对使用单位锅炉水处理的技术指导力度。并要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水(介)质处理实施定期检验。通过回收利用凝结水可降低气耗和煤耗。做好能效测试,通过对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监控,切实做好对设备的能效把关,杜绝或逐步淘汰能效状况差的设备,使用能效状况优良的设备。
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一线作业人员节能降耗教育。闫立刚说,作为高耗能特种设备的操作者和执行者,一线作业人员的操作方式和习惯,往往会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节能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太钢有一整套的操作实施细则,纠正不良工作习惯,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太钢的职工们,无论是身为装备部长的彭志田,还是身为一线操作员工的闫立刚,他们都有一个理念: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是生产力;节能生产,也是生产力。安全生产和节能生产,是一个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之一。倘若一个企业安全生产做不好,三天两头出事故,企业产品质量怎么可能有保证?一个企业的节能生产做不好,产品能耗比别的企业高,企业的产品怎么能有竞争力?
太钢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可以把安全生产和节能生产统一起来,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品质,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
首席记者 崔晓农
原标题 特种设备的安全,也是生产力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