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如何让秸秆变废为宝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张晋生 发布时间:2014/4/17 9:50:12

每到夏收,秋收之后,人们驱车行驶在公路上就会发现,农民焚烧秸秆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想象。焚烧秸秆仿佛是广袤农田的一道“风景线”,抬头望天时,灰蒙蒙的天上铺天盖地弥漫着白色的烟雾,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烟味。秸秆焚烧所烧的烟雾不仅污染了环境,已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一大困扰:空气污染,延误航班,交通受阻,医院呼吸道门诊人数骤然增多。且由此引发的火灾及交通事故更是威胁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这一现象已成为各级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聚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尽管各级政府已采取措施遏制农民野外焚烧秸秆,但还是有很多农民在悄悄地焚烧秸秆。因此,如何解决秸秆焚烧年年禁止,却又年年禁止不了的尴尬局面。为秸秆寻找一个出路,已成为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新焦点。

焚烧秸秆,屡禁不止,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焚烧秸秆其实是农民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随着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和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和液化气和电磁炉在农村广泛使用,农村做饭基本已不再使用秸秆;以往有很大用途的秸秆成为了农村的“鸡肋”,丢了可惜,留着无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现在在农村田间劳动的除了留守儿童就都是妇女,根本没有能力收回农作物秸秆,农民凭多年的经验认为,焚烧后的秸秆是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适合中性和酸性土壤,对来年种庄稼有好处。在田里充当肥料的是更为节时省力的化肥。秸秆对农民来说除了是铺在田间的废弃物外再没有任何意义。只能一把火烧了它。如今秸秆在农民的概念中相当于农业垃圾。

如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禁烧工作不力,固然需要追究责任,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回收和利用秸秆,让秸秆能为农民创造效益。如我省平遥县晟弘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积极探索并推进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据了解,平遥县晟弘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平遥县仁和聚煤焦有限公司,公司从2008年开始向绿色环保的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领域挺进,目前已经投入4000万多元,先后攻克了“除木焦油冷凝塔装置”等6项技术难关,形成年综合利用秸秆50万吨的能力。

在这家公司里,过去被当做农作物废料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为“百包囊”:每吨秸秆分解出了10公斤木焦油、30公斤木醋液、800立方米的可燃气和0.6吨秸秆炭。除木焦油、木醋液可以用于加工消毒剂、防腐剂、农药之外,每两吨热值达3500千卡的秸秆炭可抵一吨标煤,并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的基料;而由氮气、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等混合组成的秸秆气,热值也达到1416千卡,是供气、供热、发电的新型能源。晟弘公司的生产实践,为全省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范式。

在近日我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要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地实行秸秆覆盖还田、粉碎还田及秸秆堆沤快速腐熟技术,充分发挥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饲料等应用技术;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推广固化成型、秸秆气化等技术;推广利用秸秆制浆造纸、发展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努力扩大秸秆综合利用规模。积极探索形成适合当地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秸秆综合利用财政、税收、价格优惠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作物收获及秸秆还田、收集一体化农机的补贴力度,提高还田和收集率;扩大秸秆养畜、保护性耕作、能源化利用、秸秆代木等秸秆综合利用支持规模;研究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激励措施;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域支持政策;研究建立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的补贴机制和管理模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如何堵如何疏,体现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禁烧令”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不放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就是体现在站在农民角度思考问题,用足现有的政策资源,把资金、技术、观念送到农村送到田头,引导群众改变焚烧秸秆的传统观念,给予农民和秸秆利用企业以财政上的补助和支持,出台优惠政策等,使得农民们真正愿意把秸秆或者回田、或者回收利用从中获利,而秸秆回收利用企业也能赚钱,这样秸秆焚烧这把大火才能真正熄灭,秸秆资源化利用才能真正做下去。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