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记者从商务厅获悉,我省一季度商务运行平稳。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7亿元,同比增长11.4%,消费增速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限额以上企业销售一季度同比增长7.3%,较1-2月增速加快3.7个百分点;全省出口15.6亿美元,同比增长7.7%,出口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3.4%高11.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表现分外抢眼,出口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为45.37%。高新技术产品奋起直追,出口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为28.29%;全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6家,合同外资2.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4亿美元,其中第二产业资金到位3.16亿美元,第三产业资金到位1.18亿美元。
山西面食文化即将启程
走进联合国走进纽约
为进一步弘扬中国山西富有地域特色的餐饮文化,全面塑造山西美食的国际形象,加速推动山西餐饮企业多元发展走向世界,大幅提升山西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商务部以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支持下,省商务厅联合中国烹饪协会将于2014年4月30日-5月8日在美国纽约举行“中国·山西美食走进联合国、走进纽约”系列活动。包括在联合国的“中国山西美食展示”、“中国山西美食品鉴会”以及“中国山西面食进入纽约餐厅”、“中国山西美食进入纽约大学”、“中美餐饮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
高端酒店接地气谋转型
大众化餐饮受热捧
今年以来,我省餐饮业向大众化餐饮方向发展,在市场结构和商业模式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季度实现销售额94.73亿元,同比增长7.8%。以高端餐饮为代表的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6.51亿元,同比增长-14.8%;以大众餐饮为代表的限额以下餐饮业实现销售额78.22亿元,同比增长14.2%。一是观念转变。餐饮企业开始摆脱对公务消费、团体消费的依赖心态,把大众化餐饮作为市场转型重点方向;二是产品更新。引深“晋人晋菜晋味道”活动成果,推出特色晋菜,打造晋菜品牌;三是方法创新。加强团购、外卖、微信支付、刷卡消费等社交媒体和第三方平台应用,用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推动传统餐饮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四是服务创优。制定餐饮业消费节约服务规范,积极引导消费者节约用餐,绿色消费。
大晋中现代流通示范区
引领全省农产品流通升级换代
大晋中农产品现代流通示范区是商务部在我省开展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也是我省探索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试点工作,项目范围包括了晋中市11个县(区)、吕梁市的汾阳市、孝义市、文水县、交城县和太原市的清徐县、小店区等22个区县,地域总面积达3.54万平方公里,辐射总人口达到867万人。今天,记者在商务厅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已经确定了支持29家承办企业规划建设40个农产品流通项目,今年将重点抓好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新建10个农产品配送中心和产地集配中心,增设5个以上社区蔬菜零售网络,培育5个以上农产品流通品牌,构建产销衔接、高效顺畅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我省电子商务再发力
美特好“触电”1号店
今年,我省本土超市美特好又有“大动作”,与1号店正式开展战略合作。不仅要在1号店开设网上旗舰店,同时开放其所有门店进行营销推广和末端配送;1号店输出整套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将先进的供应链系统与美特好共享。
据了解,为了促进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省商务厅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山西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在顶层设计、科学指导行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网络零售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省虽然起步晚,但去年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比如设立淘宝“特色中国·山西馆”、唐久超市与京东商城合作开办唐久京东大卖场等等。今年我省商务的工作重点是鼓励山西品牌产品生产企业以及美特好、唐久等传统流通企业与国内知名电商合作,发展O2O(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等新型交易模式。
领导带队走出去对接
主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
近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王一新副省长将带领由8个省直厅局(省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农业厅、商务厅和国资委)和7个市(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晋中市、阳泉市和长治市)有关人员组成代表团,赴北京和天津开展产业对接活动。
加强区域合作是《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4年行动计划》60项重大事项之一,重点是3个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原经济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后,国家将把北京一部分不符合“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功能疏解到周边,这对我省来说是一个难得机遇。
山西品牌中华行启动
首站南京收获亿元红包
4月24日,记者从商务厅获悉,历时5天的“山西品牌中华行”(南京站)现场销售177万元,签订供货(购销)合同1亿元,实现了首战“开门红”。
据了解,南京站活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度对接,做好服务。举办山西品牌推介对接会,组织我省走出去与江苏最大的超市苏果超市进行对接,并积极协调我省产品进入苏果超市遇到的问题。同时与在江苏的沃尔玛、家乐福、金润发超市、欧尚超市、麦德龙等国内外大型超市进行对接,推介我省产品;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南京站我省展区面积1000平米,特装站面积超过三分之二,特装企业15家。企业负责人积极主动面对媒体,宣传推介产品。积极寻找代理商、经销商,或者努力争取进入当地的采购系统和超市;三是创新营销模式。针对华东市场,开展了一场以“舌尖山西”、“指尖山西”、“心尖山西”为主题的对接会,38家我省企业与80家江苏企业进行了对接。通过产品分类对接,企业有目的、有目标,大大提高了企业签约机会和效率。
简政放权优化环境
跨国公司走进山西
“跨国公司进山西”是我省积极推进跨国公司走进山西,投资山西,共同发展的活动。一季度,省商务厅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强对跨国公司的引进。一是进一步下放外资审批权限,不断改善投资环境。2月份正式将3亿美元以下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赋予国家级开发区,将1亿美元以下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赋予各市商务局及各省级开发区、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在原来承诺的时限基础上再缩短了2天,推动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二是走出去主动对接。先后赴京拜访了一批境外商协会及知名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部,推介我省产业优势和招商项目;三是请进来加强服务。邀请跨国公司的高管来晋开展考察及项目洽谈。与美国驻华使馆商务处合作,在太原举办了“美国-山西投资合作项目对接会”,组织我省企业同美国GE集团、伯特利工业设备公司、中美能源项目理事会等开展了有效对接。
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
四大举措助推园区建设
今年,省商务厅将从四方面创新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一是加强对开发区的考核,通过开发区工作考核推动各市进一步理顺和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二是加大对各市的指导。总结推广运城市2013年理顺开发区体制机制的有效做法,指导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市提出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方案,推动大同、朔州等市理顺了对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三是推动开发区健全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开展了对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四是加快统筹规划布局各类园区。下一步,将根据各开发区所处区位,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指导各市研究提出具体管理体制方案,推动未完成管理机构设置的开发区,在本市(县)编制范围内建立和完善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完善园区土地供应保障机制,建立园区与属地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开发区招商引资考核机制;继续完善开发区考核奖惩机制;编制全省各类园区整合方案和《山西省开发区发展规划》。
运城晋城阳泉谋求大发展
飞地经济将引入“国际范”
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是《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4年行动计划》60项重大事项之一。今年以来,省商务厅积极组织开发区(园区)和区内企业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制定了对台招商合作交流工作方案,在全省组织、筛选了76个招商项目,编印了项目册,赴商务部有关司局、台湾贸易中心驻北京代表处,就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进行了前期对接。
4月12日-17日,组织7个开发区和9家相关企业,赴厦门、东莞、昆山、上海与当地台资企业和有关产业园区进行了深度对接,举办了三场开发区与台商投资企业合作交流座谈暨项目对接会。目前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下一步,将向全省推广运城、晋城、阳泉经验,推动各市在现在园区基础上,确定一个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或开展“飞地经济”的园区,积极探索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组织省内开发区(园区)和区内企业赴台湾和德国北威州进行产业对接,争取2014年底运城、晋城、阳泉三市“飞地经济”合作试点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大踏步走上新丝绸之路
“四招妙棋”走活中亚市场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加快开放的重要机遇。为更好地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今年我省将大力推动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企业参加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二是组织企业参加亚欧博览会、中阿博览会、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宁夏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西洽会暨丝博会等,扩大我省产品在国内沿线省市布局;三是协调推动中哈霍尔果斯山西产品展销中心和山西中能绿洲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投资设立石油天然气装备厂项目建设;四是推动太原海关、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强与国内沿线省市区域通关合作,提高我省对中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