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汽车到造汽车,山西兰田集团董事长田玉成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眼下,他又投入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开始了一位企业家对家乡的产业扶贫路——
本报记者 郝光明
位于榆社县城东北4公里的柳滩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小山村,祖祖辈辈依靠种植玉米、谷物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2013年,柳滩村人面临一个抉择: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发展现代农业,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平静的生活顿时面临一场波澜,这场波澜究竟给柳滩村带来了怎样的变化?4月25日,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与一年前的迷茫甚至抵触心态相比,如今的柳滩村人,个个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扶贫柳滩村
作为从柳滩村走出来的企业家,田玉成始终牵挂着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从2006年开始,每年春节都要为村里每家每户送米、面、油等。平日里,只要村里有求于田玉成的,他都全力以赴。但田玉成一直想的是:要让村民真正摆脱贫困富裕起来,必须变输血为造血,必须依托产业,让村民在新的产业平台上大干快干,大踏步地走自己的致富路。
2013年,兰田集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合作的特种车制造产业项目开始稳步推进,实现了从卖车到造车的历史性跨越,田玉成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高峰。这时,他心中盘算已久的帮扶家乡父老致富的扶贫计划开始付诸实施。经过一番考察论证,最终确定依托柳滩村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从现代化的大棚设施蔬菜和特种养羊入手,最短时间让村民见到致富的效果,从而激发村民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
2013年4月,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围绕设施蔬菜大棚建设的前期工作迅速展开。到9月底,40个单个投资10万元的现代化设施蔬菜大棚全部建成,这些肩负着致富使命的白色大棚似一道亮丽的风景,坐落在柳滩村的沟坎坡地上。
“在柳滩村的沟坎坡地上建大棚,施工难度远比平川地区大。但重要的是前期需要流转一定规模的土地,因对大棚的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村民中有一股不愿流转的抵触情绪。我就开始一家一户地给他们算账,做思想工作,先后开过四次村民大会。”田玉成一边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一边告诉记者,“一个大棚从建成到蔬菜品种选择、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都是由兰田集团公司出资负责,不要村民花一分钱。大棚建好后,村民只负责种植和管护,到时候的收入,则是公司和农户五五分成。”
为真正做好这项扶贫工作,2013年5月,兰田集团专门注册成立了山西兰田柳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聘请了专门的经理和管理人员,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村委会”的全新模式开展产业扶贫工作。
2013年10月,引进西红柿种苗,开始植入40栋蔬菜大棚,也种下了柳滩村人致富的希望。
收获喜悦
4月25日,细雨绵绵,记者来到了柳滩村。正赶上村民田艳林挑着从大棚里收摘回来的两筐子新鲜蔬菜往家走,有西红柿、油菜、生菜。
田艳林告诉记者:“这两筐菜按现在的价钱,能卖150多元,村民和公司各一半,今天能分到七八十元。我们家种的两个大棚,一分钱也不需要投入,只需要付出些劳力,种植管护好就能挣钱。按目前形势算下来,两个大棚今年最少赚到十万元,我家就可以分到五万元,比出外打工强多了。我有两个孩子都在外面念书,以往每年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和花销发愁,这下不用愁了,这都是田玉成给我们办的好事。”
在山西兰田柳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听说有记者来采访,不一会儿就来了好几位村民。今年62岁的村民张四明告诉记者:“我家也有两个大棚,今年下来,自己差不多能收入六万元。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祖祖辈辈没有的好事。更重要的是,以往忙完了农活,村里人就聚在一起打麻将,现在没有那时间了。除了种菜管理大棚,还得学习许多新技术,种大棚菜是个技术活,公司经常邀请外面的专家、技术员来村里,我们就赶紧跟着学。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我们也成技术员了。”
进入四月份以来,每隔两三天就有外面的客商开车来收购蔬菜,所以虽然下着雨,依然有不少村民在大棚里忙活。公司总经理田勇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种植蔬菜主要是西红柿,间种茴子白、生菜、油菜等,我们用的水是山里下来的山泉水,和村民自己平时喝的水一样。施的是羊粪和鸡粪,杜绝使用化肥,加上这里昼夜温差明显,产出的西红柿色泽、品质、口味都是一流。我们重点是生产生态有机产品,所以,今年一出棚就供不应求,远销到北京、河北、武汉。”说话间,几位上海的客人在登机回上海前,想带几箱他们的有机菜。于是,田经理组织人员赶紧准备。
如今,首批建成的40座设施蔬菜大棚已经开始产生效益。今年六月,第二批80个蔬菜种植的拱棚将全部建成。届时,仅有113户的柳滩村,将实现户均一个棚的目标。大棚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十月到第二年六月,为反季蔬菜。而拱棚主要集中在六月到十月,为应季蔬菜。这样,柳滩村人一年都有菜种,一年都在赚钱。
“设施蔬菜大棚不仅使柳滩村老百姓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变了,闲来玩耍的人没了,能干活的都慢慢成了有技术的新型农民了,在外务工的村里人,开始陆陆续续返乡种菜了。自己村里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何必再往外跑呢?”说起柳滩村的变化,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魏跃堂高兴地合不拢嘴。
打造山西的“华西村”
从征地、平地、打井、修路到盖棚,到目前为止,兰田集团在柳滩村设施蔬菜大棚已经完成投资600余万元,到今年六月,120座大棚、拱棚全部建成后,预计将投入1500万元。
与此同时,计划投资1600万元的万只养羊项目也开始启动,预计今年六月份建成羊房,九月份种羊入房。直通县城外环的3公里、6.5米宽的柏油路,今年8月将铺成通车。
在田玉成的扶贫规划里,设施蔬菜大棚似乎只是个引子,旨在让村里老百姓看到有钱可赚,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全身心投入到之后一系列的扶贫产业建设中来。(下转第二版)
在山西兰田柳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里,包括前期的有机蔬菜种植园区、种羊示范养殖园区、干果种植园区和羊肉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后期则重在新农村建设和休闲生态游方面大做文章,计划利用4年时间建设楼房16栋,打造花园式的智慧村庄,打造集田园风光和生态采摘为主题的乡村游,建设一条景观河,依山造景,蓄水养鱼。届时,游览古村落和体验乡间垂钓,将别有一番风味。
“正在建设中的新型柳滩村,将是榆社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它不仅让柳滩村人富裕了,更造福于周边乡镇村落的老百姓。所以,田玉成不仅是给柳滩村老百姓做了件好事,更是给全榆社的企业家做了一个表率。”榆社县委书记梁潞阳对田玉成的产业扶贫事业给予高度评价和全力支持。而榆社县委组织部专门选派7位挂职干部,到柳滩村支持田玉成的产业扶贫事业建设。
在晋中市市长胡玉亭的心目中,田玉成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企业家,扶贫家乡柳滩村,对于田玉成来说,绝不仅仅是让柳滩村的老百姓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而已,这件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已经超出了事件本身。为使田玉成的愿景早日成为现实,胡玉亭将柳滩村作为自己定点帮扶村,对于田玉成和柳滩村村民来说这正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晋中市委统战部部长孙光堂更是盛赞,田玉成此举为全市的企业家树立了榜样,可谓走出了一条群众路线教育的企业家之路。
实际上,田玉成的扶贫初衷是要把家乡柳滩村打造成山西的“华西村”,让柳滩村成为榆社的柳滩村、晋中的柳滩村、山西的柳滩村。这正是田玉成做事的风格!相信,创造了卖车到造车奇迹的田玉成,这次也一定能再创奇迹!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