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乘公交,购物乘公交,看病乘公交,办事乘公交,上下班乘公交,上下学乘公交……一辆辆穿梭于长治县县城,连接池里、经坊、黎岭、柳林等周边村的长治县“免费公交”,不仅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也成为这个小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免费公交”,在长治县的民生工程随处可见,老百姓触手可及。近年来,随着转型步伐的加快,该县一大批高端产业相继投产达效,县域经济呈现出厚积薄发的良好态势。“我们执政的目的,就是把转型发展的成果最终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朴实的言语,具体的行动,表明了长治县委、县政府“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县领导从解决老百姓最基本、最现实的问题出发,着力让全县人们享有更优质的国民教育、更完善的医疗保障、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更宽裕的物质生活和更丰富的文化享受。
政府主导 激发发展活力
2009年之前,长治县县城没有公交车,居民出行很不方便。街道上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等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混杂,不仅造成极大的交通隐患,而且给县城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为解决这一难题,2009年初,长治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从方便老百姓出行的考虑出发,免费开通了1路、2路两条公交线路,设有16个和14个站点,全长18公里,共投放30辆大型豪华公交车,实行双向对开,日发车趟数370余趟次,日均客流量达6万人次,基本覆盖县城的学校、医院、企业、小区、商业网点和机关院所。免费公交开通后,大大减轻了县城交通所承受的压力,改善了交通秩序。一时间,长治县这个小县城成为全国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老百姓出行不用花钱,可以免费乘坐县城的任何一辆公交车!”这在我省尚属首例,在全国也属罕见。
“免费公交”运行四年来,社会效益明显提升:降低了行车成本,规范了交通秩序,提升了居民素质,保护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免费公交”受到了全国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其中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网、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多次前来采访报道,并先后接待20多个前来考察免费公交的县市;由最初的质疑、观望到最后的全面肯定,长治县的对外形象有了明显提升,全县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明显增强,干部职工的整体精神面貌上了一个新台阶。
免费乘坐 服务不打折扣
为使“免费公交”长期良性运行,长治县委、县政府引入长治市公交管理的体制机制,推行公交特许经营制度。
在县财政额定年度补贴的基础上,由长治市公交总公司组建了长治县分公司,决定从市场化运作的公交模式,转变为政府统管营运,实行免费乘坐。
这一便民举措得到了长治市公交总公司的大力支持。为组建长治县分公司,市公交总公司从各分公司抽调了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司乘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在县城的各个站点,每6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到站,乘客们在司机的指引下有序上下车。
长治县从率先开通免费公交,至今经过四年多的运行,公交没有因为“免费乘坐”而冷落乘客,更没有因为长期不收费而导致机制紊乱,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免费公交”成为全县人民心中掂量政府“执政为民”的标杆,成为了对外文明形象的窗口。
在2013年年终全县重点工作汇报会上,县委书记裴少飞的几句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每件惠民实事都代表着县委、县政府的脸面。免费公交这几年运行得非常好,得到了全县人民的普遍赞誉。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公交公司有一个责任心很强的负责人——李银捧。她是全省劳模、省党代表,她能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去想、去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李银捧,长治县公交公司经理。为了做好“免费公交”这项民生工程,她本着“既然承担,就要为人民服务好”的宗旨,带领全体公交人高标准地为乘客服务,“爱心伞”、“爱心专座”等人性化配置在每辆公交车上比比皆是。四年多来,他们每人都安全行车十几万里,对乘客似亲人,用亲情打造着“免费公交”这张“文明牌”。
见微知著 体现为民情怀
转型发展,是长治县科学发展的本质特征;百姓幸福,是长治县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长治县在经历了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高科技企业产业延伸、特色农业园区规模化经营、一轴两区城乡统筹建设之后,经济指数不断上升,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仅去年就在新农保、新农合、县城免费公交、农村冬暖供煤、保障性住房等方面投资2亿余元,让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除此之外,该县还启动了“四个全民”工程,即全民教育、全民就业、全民养老、全民医保,使全县34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大到教育住房,小到家庭生活,长治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像保姆一样,细心呵护着百姓。走访中笔者了解到,长治县在冬暖工程中,对全县所有农户每户免费供应1.5吨冬季取暖用煤,共为全县91020农户发放煤炭136530吨,保证全县每家农户都能过一个暖冬;投资2.28亿元建设第二热源厂,将县城居民的供热面积扩展到了500万平方米,实现了让全县老百姓温暖过冬的承诺。
在惠民生上,全县人民的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该县的五个全覆盖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915个;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城乡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困难群体低保救助、被征地农民生活基本保障等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8%,1.28万困难群众得到医疗救助,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了15元,1.4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初步实现了让困难群众过得去、普通群众过得好。
见微知著,窥斑见豹,长治县民本情怀可摸可触,跃然可见。
“种地不缴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遭罪、生活有滋味……”越来越多的实惠,让全县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天下潞商闯天下,幸福之都享幸福”,已经成为长治县这片土地上的荣耀与辉煌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李保宏 牛晓婉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