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农发行大同市分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杨晓明 发布时间:2014/5/4 9:14:27

去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同市分行共投放贷款11.89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5.3亿元,经营利润实现9001万元,连续四年保持了不良贷款“零占比”,连续八年保持“四无”目标。这些数字彰显了该行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热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农村银行“生力军”的风范。

抓主动,谋发展,

力促城乡一体化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大有可为。银行要走出困境,就要把自己融入到当地经济发展中,找准发力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同市分行一班人有着这样的共识。

近年来,该行紧紧围绕大同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步伐,结合该市“十大工程”建设与政策性金融特点,及时向市、县两级政府大力推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产品,积极介入政府主导的项目设计规划,累计审批贷款44.04亿元,先后支持农村水、路网,农民安置住房,土地整治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

具体来看,该行发放贷款14.6亿元,支持御东新区5条城乡道路建设项目,新建道路总里程37.8公里,完善了大同市城乡路网结构,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和运输需求;发放贷款23.3亿元,支持御东新区农民集中住房建设,项目涉及曹夫楼、肖家寨等10个村庄11224户农民、3.6万多人,有效发挥了政策性金融支农的骨干作用。

截至目前,部分农民已搬入新居,宽敞、明亮的农民新居,已成为御东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2013年,该行成功营销市区土储项目4.5亿元,并与经济实力相对雄厚、贷款意向较强的灵丘县、浑源县、广灵县政府签订了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累计成功营销土储项目4个、水利项目1个。目前项目落地2个。

出实招,注“活水”,

切实解决“卖粮难”

该行始终把支持粮食收储作为业务发展重中之重,严格执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物价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政策目标,积极履行政策性银行的基本职责,本着“多收粮、收好粮、防风险”的原则,全力支持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增储轮换,积极支持粮食企业市场化收购。

几年来,该行通过支持各级储备企业开展增储轮换业务,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粮油购销企业理性收购,充分发挥多渠道收购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保证了各级政府储备计划实现和市场调控能力的增强,保护了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全市粮油购销市场平稳。

据统计,建行以来累计投放各类粮食贷款58.7亿元,支持企业购销储粮食106.9亿斤。2013年,当年发放各类粮油贷款6.7亿元,收购、调入粮油6.3亿斤。在此基础上,该行围绕大同市农产品丰富,有深加工、精加工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行至今,累计支持农业中小企业18户,涉及农机具购销、特色农产品加工购销、制药、面粉加工等多个领域,累计投放贷款2亿元,增加劳动就业岗位1451个,带动当地及周边近2万户农民致富,极大地缓解了当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重管理,夯基础,

搭建发展新平台

基础是发展的根基。该行牢牢抓住基础管理这个“牛鼻子”不动摇,始终将合规建设上升到制度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来抓,规范行为体系,强化合规意识,构建扎实稳健的业务经营环境、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为各项业务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2013年,该行先后制订、修订了《业务综合经营管理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存款组织考核奖励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业务发展、经营管理、内部改革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基本覆盖了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和各个业务流程,管理机制逐步规范。完善了信贷流程,部门配合机制逐步理顺,落实了检查督导机制,贷款调查水平逐步提升,审贷效率进一步提高。还开展了“行风行貌评议”、各条线开展“基础管理展评”活动十余次。制定了《大同市分行员工正向积分管理办法(试行)》,并被省分行采用,在全省进行推广。编写了《优质文明服务手册》、《员工尽职规范》、《基层农发行规范化操作实务》等书,印发到员工手中,员工履职尽责意识不断加强,基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原标题 当好新农村建设生力军

本报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孙明月 通讯员 刘中卿 宁雁葆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