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家居环保标志:“权威”还是“噱头”?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王蕾 发布时间:2014/5/4 10:56:41

五花八门的“认证环保标志”,让消费者一头雾水。
本报记者 王蕾 摄

 

 

又到了一年中的装修旺季。现如今,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了很多市民购买家具和装修材料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商家也抓住这一机会,纷纷打出“绿色环保”的旗号。不过,记者近日走访家居市场发现,时下各类标榜绿色认证的标志五花八门,让人看花了眼。这些到底靠不靠谱?权不权威?

环保标志五花八门

装修好房子后,很多市民习惯通风空放一段时间再入住。为了让房子少一些污染,绿色环保的家具也就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心头所好。那么,市场上较为普遍的环保标志都有哪些?

5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省城长治路的居然之家春天店。由于正值五一假期,商场内人满为患。记者在橱柜区转了一圈,在欧派橱柜与红苹果看到,他们均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十环认证”标志,而相距不远的金牌橱柜的环保标志则是ISO14001认证标志。

记者随后来到迎泽桥西的黎氏阁家居广场。在床品专区,两家不同品牌的床垫均自称有绿色环保标志,一家的标志复印在白纸上,外面罩着塑料薄膜,印章上的认证单位很模糊;另一家床垫的环保认证附在说明书后,密封在床垫的包装里,不购买床垫,就无法看到认证书。

与普通家居相比,儿童家居的环保标准应该是更为严格的。5月2日,在省城新晋祠路的雅阁瑞普家居广场一家名为可爱多的儿童家居馆记者看到,他们把各种证书挂在店里最醒目的位置,其中甚至有一张是由北京市朝阳区颁发的环保证书,当记者对环保证书提出疑问时,售货员不耐烦地告诉记者:“我们的家具没有问题,绝对环保,你可以上网去看。”

一家名为爱丽轩旗下的世纪田园家具店的环保认证标志,则是由中国商品协会颁发的一张环保证书。当记者表示别家看到的是“十环认证”标志时,售货员告诉记者:“什么标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看质量,自己闻气味。”

消费者直言“看不懂”

如果都要消费者自己去看质量、闻气味,那么这些环保标志的作用岂不是大大被弱化?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环保标志不仅颁发的单位各不相同,就连样子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标签是圆形的,有的做成一片树叶的形状,还有的是正方形。

而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十余位市民中,尽管多数人表示他们对于家具是否环保很关心,但对于环保标志并不了解,还是“一头雾水”。

前不久,家住太原市西渠路的市民吕先生准备换一个新的板床。由于搬回家就需要直接使用,吕先生还特地选购了一套号称“绿色”的环保家具。可谁知,使用了一个星期后,他就被“熏”得头昏脑涨。

“当时看中的这款松木板床售价为2500元,营业员告诉我这款是纯实木家具,正在促销搞活动,否则售价要4000元。”吕先生告诉记者,这位营业员还特别强调,这款实木床是经过绿色环保认证的,保证无毒无害,并且指出床架上的相关标签。看商家如此信誓旦旦,还有“绿色”标签“正身”,吕先生就放心地把这款床买回了家。

谁知,睡了没几天,吕先生就感觉床一直散发一股怪味,当他和商家沟通时,对方表示,这是松木的味道,一周左右就会散去。可是如今,他仍觉得怪味浓郁,睡觉成了一种折磨。“这种产品怎么能称‘绿色’?”吕先生将注意力放在那张绿色标签上,结果一看才发现,这只是广东某地市行业协会颁发的一张“认证”。如今,吕先生和商家交涉无果,已准备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

一些标志花钱就能买

这么多形形色色的环保标志,究竟哪些才是权威的?

“国内大大小小有数以百计的环保认证机构,有的注册资本只需要300万元,门槛很低。”在采访中,一位品牌家具店的店长攀谈后向记者透露,部分机构提供的环保认证肯定“不靠谱”,“相当一部分环保标志有的是企业自制的,有的是花钱买来的,有的则是由不具备认证资格的机构出具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在家具环保认证方面并没有强制性规定,而是采取自愿的原则,所以家具市场上的环保认证相对来说较为混乱。

对此,省家具协会会长池秋燕表示,目前国内最高标准的绿色环保认证是中国环境标志,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十环标志”,这个标志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授权的绿色认证,也是我国唯一由政府颁布的最高权威环保产品标志。

“企业获得此标志必须通过由国家环保总局、质检总局等11个部委的代表和知名专家组成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最高规格的产品认证。而国家明文规定只有通过‘十环认证’的产品才能称为‘绿色产品’。”池秋燕说,国内家具行业较为权威的环保认证是中国质量环保产品认证(CQC),获得CQC认证的产品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保优势。

那么,消费者买到的环保家具不环保怎么办?记者拨打了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进行咨询,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有商家宣称是环保家具,消费者购买后心有疑虑可去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家具检测,如遇环保不达标或者质量有问题都可拿着检测证书找工商部门,工商部门会帮助消费者维权。

本报记者 王蕾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