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夏,太原最低温度居然是1℃!太原,你好意思立夏吗?”
“这个春天山西人都在忙什么?那就是:穿秋裤,脱秋裤,穿秋裤,脱秋裤……”
仔细关注自己的微博、微信,你会发现最近“吐槽”天气的山西人特别多。不怪大家“怨言”多,只缘天气变化多。4月以来,冷暖空气的频繁交汇,既带来了丰沛的雨水,也对公众“出门穿什么”造成了困扰。
为何天气一直“热不起来”?究竟什么时候才不用“穿秋裤”?今夏是否依旧“清凉”?带着这些热点问题,记者今天采访了气象专家。
丰沛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忽冷忽热”是今春以来天气变化的主题。4月28日,太原地区最高温度突破了25℃,大街上穿着短袖、短裤等夏装的人比比皆是。几天后的5月4日,受东北冷涡后部冷空气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迎来了一次降温降水过程,忻州、朔州等地还出现了阵雪,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了6℃-8℃。5月7日,全省气温再次升高,南部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甚至突破了30℃。
今春以来冷暖空气频繁交汇,让众多山西人每天纠结于“穿不穿秋裤”的问题。殊不知,这样的天气却带来了丰沛的雨水。
据省气候中心统计,今年4月我省降水量较去年同期偏多,月平均降水量为46.7毫米,较常年偏多23.6毫米,在近20年中为第二偏多年份,仅少于2008年。阴雨天气的增多,也使全省大部分地区4月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0-50小时。
多变的天气对公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对于农业生产却十分有利。降水彻底解除了我省部分地区前期存在的旱情,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为冬小麦拔节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本周还要“穿秋裤”
今春以来,很多人一直觉得天气“不够暖和”。对此,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斯荣表示,大风刮起,人们的体感温度要低于大气温度。此外,随着夏季到来天气转热,一次冷空气过后气温回升较快,下一次冷空气到来时,公众对“冷”的感受也会更强烈。
近几日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是否代表大家的秋裤能“压箱底”了?气象专家表示,5月9日-11日,一股新的冷空气将影响我省,全省大部分地区将迎来一次降水过程,北部地区降水量将可能达到15毫米-20毫米。伴随降水,全省地区气温普遍下降,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过程降幅将超过10℃。
立夏后冷空气活动仍如此频繁,是否代表我省将又有一个“清凉”的夏天?对此,李斯荣表示“很难下定论”。据介绍,春季冷暖空气交汇本身就较为频繁,而在全球变暖大环境下,今春我省的平均气温还是高于常年。省气候中心统计数据表示,4月我省平均气温为13℃,比常年均值偏高1.1℃。
多变的天气实属正常。而究竟今夏是炎热还是凉爽?答案还要等到夏天“真的来了”才能揭晓。备受山西人关注的“秋裤”,本周大家恐怕还要继续穿着。
天气多变,各类提示要记牢
记者从省气候中心了解到,4月频繁的降水也造成了局部低洼地块土壤过湿,个别县市春播进度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连续的阴雨寡照天气也造成了大棚湿度大、光照不足。
面对即将到来的降温降水过程,气象专家有何建议?
据省气候中心农气科班胜林科长介绍,此前的降温过程让北部部分地区形成了晚霜冻,部分果树遭受了冻害,当地首要的任务是对未被冻死的果树进行追肥增墒;春夏之交仍然多风,大风能加快土壤水分散失,各地应及时防范风灾造成的大棚机械性损伤,并在大风过后做好抗旱保墒工作。
5月6日,国家气象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农林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其中指出,受4月温度偏高影响,包括我省在内的小麦主产省,小麦蚜虫虫量上升迅速。我省百株虫量一般为238头-288头,盐湖最高达1万头。对此,班胜林提示各地应及时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及时控制病害,加强预防,确保小麦优质高产。
此外,针对近期的频繁降温、升温天气,李斯荣提示广大公众,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多饮水,防止各类疾病的发生。春夏之交多风,相关部门还应注意做好防火工作。
本报记者 畅雪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