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获批已近满月,原来预计正式开通需要六个月。
4月29日,港交所公布“沪港通”细则及运作安排。随着“沪港通”正式实施的脚步日渐临近,山西是否做好了相应准备?
“沪港通”是什么?
2014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明确表示,我国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同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中国结算、香港结算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两地投资者将被允许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当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决定原则批准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从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沪港通正式启动,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
据悉,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试点初期,人民币跨境投资额度实行总量管理,设置每日额度并实行实时监控。其中,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人民币。投资标的方面,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交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以及在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香港联交所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和同时在香港联交所、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与此同时,沪港通还设置了投资门槛,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的个人投资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沪港通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通过一项全新的合作机制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综和实力。同时,沪港通作为资本市场拓展范围、深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将为地方经济转型和社会投资活动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沪港通”对山西有何意义?
山西省证监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有利于省内部分A股上市公司改善投资结构,吸引香港资金支持山西经济发展。列入沪港通试点范围的省内A股上市公司有11家,其中上证180指数成分股7家、上证380指数成分股4家。香港投资者通过沪港通业务购买上述公司股票,增强了对我省上市公司股票市场流动性支持,可以改善投资者结构,为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多样的资金支持。
这有利于省内部分A股上市公司股价整体估值提升。列入沪港通试点范围的省内A股上市公司大多数为大盘蓝筹股,整体股价和估值水平偏低。沪港通业务开展后,随着更为理性和成熟的香港投资者的进入,价值投资理念将更加突出,A股大盘蓝筹股股价和估值短期内将得到修正,省内相关上市公司相应收益。
这有利于省内企业赴香港联交所发行上市。沪港通业务开通后,大量内地投资者将积极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为香港资本市场带来资金和活力的同时,也拓展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宽度和深度,为香港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提供了历史机遇。省内有意愿的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筹备,选择赴香港联交所融资并发行上市。
这有利于省内企业与居民增加新的投资渠道。沪港通为省内企业和居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提供了渠道,为化解民间资金多、投资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省内企业和居民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分享香港上市公司的成长红利,增加财产性收入。
这有利于省内证券公司拓展新业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省内2家证券公司山西证券和大同证券均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抓住沪港通这一历史机遇,迅速提升研究咨询和客户服务能力,拓展新业务、抢占新资源,将成为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课题之一。
如何迎接“沪港通”?
据悉,省证监局正在加强宣传培训,深化省内相关部门和上市公司对沪港通的认识,使得各方面能够了解沪港通、熟悉沪港通、用好沪港通,发挥好沪港通对山西经济转型和社会投资活动优化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导证券公司开展投资者服务和适当性管理工作,引导证券公司归位尽责,在投资者服务和适当性管理方面发挥中介机构的职能,全面提升省内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本报记者 郑亦工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