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贾建斌:一路辛苦一路歌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冯毅松 发布时间:2014/5/12 9:35:05

从摆地摊卖菜、开饭店,到租门市卖矿山设备,并成立荣辉煤机公司,再到成立长治市豪力钢结构有限公司,数年艰苦创业,数年不懈奋斗,如今,贾建斌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90余名职工、年产值7000万元的企业家……5月9日,记者慕名来到长治市豪力钢结构有限公司,对贾建斌的创业历程进行采访。

敢想敢干,艰苦创业走上致富路

贾建斌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家里兄弟姐妹5个,生活条件比较拮据。上世纪90年代,贾建斌所在的长治县矿山设备供应公司倒闭,迫于生活压力,他东拼西凑了1500元,做起矿山设备生意。生意之初,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难,有时甚至看不到一丝希望,但他没有放弃,因为他始终相信,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只要自己勤奋吃苦,善于动脑,用心经营,一定会有时来运转的一天。

正是凭着这种信念,贾建斌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把企业由小做大、由弱做强,业绩最佳时,荣辉物资有限公司年销售可达1700万元。到了2003年春天,煤炭形势柳暗花明,陡然走俏,加之煤矿改制、兼并重组,许多煤矿要扩能改造,他们都需上马一批先进矿用设备。由于几年来贾建斌储备了大量这方面的知识和市场资源,许多煤矿纷纷和他联系,一开始他主要销售起矿用刮板输送机及其配件,由此他也淘到第一桶金。

但是,由于全县煤矿同一时间上马这些设备,货源顿时紧张,厂家供货出现供不应求,电话预约、提前订货、按序发货,虽然忙忙碌碌,仍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2005年,经过深思熟虑,贾建斌决定上马煤机厂,直接制造这些产品。从一个买进卖出的商人变成一个制造商品销售商品的企业家,对他既是全新的挑战,也是严峻的考验。幸运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奋斗,贾建斌已经深深地知道,创业必须敢字当头,谋事还得细处入手。经过多方谋划筹备,长治县荣辉煤机制造有限公司顺势而生。从此,给本县供应产品的问题是不用发愁了。但是,新问题又接踵而至,除了满足本地市场,如何让产品销往外地,产生更大的效益?为此,他只身多次跑往全国各地找市场,远到西南、西北,甚至出国到越南。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目前,荣辉煤机年销售已达7000万元,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销售网络,在云南、贵州和省内的长治、晋城等地均设有办事处。

先行先试,转型发展争做排头兵

荣辉煤机成功了,但是,贾建斌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早在2009年,他就谋划着想找个新项目,发展新行业,上一个前景看好、市场更广阔的非煤企业。为此,他先后去上海、深圳、天津的一些企业考察,参加了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经过几月考察后,一种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可循环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钢结构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其实当时,别说在长治,就是在山西甚至整个北方,人们对钢结构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对钢结构的使用、设计、施工、经济方面的优势还认识不足,对其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前景更没有深刻的认识。但贾建斌深知,风险与机遇并存,哪里有风险,哪里往往也是机遇存在的好地方。通过多地调查走访,考察学习,他已经认识到钢结构会成为未来建筑行业中相当有分量的行业,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趋势,更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说了就干,定了就上。贾建斌从清华军工厂、省三建聘请了有关方面专家和管理人员,扶持企业拉开序幕走向正规,并努力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力争以质优价廉、诚心经营来赢得更多客户、更多市场。2010年底,长治市豪力钢结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营,2011年4月投产,当年产值就达1000多万元。到2012年,产值已达3000万元。

目前,该企业已正式加入中国钢结构协会,上海发电厂、新疆发电厂等大型电厂已向他们签约订货。同时,企业还正在酝酿由建筑钢结构向锅炉钢结构、发电厂钢结构的转型,这也算是企业内部的又一次转型吧!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他们的奋斗目标是,产值达到一亿元,成为国家提出的小巨人企业。

心怀感恩,带民致富回报社会

创业20年来,贾建斌特别能体会到工人的不易。因此,每当工人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主动上门帮助。目前,他最迫切最真实的想法就是,不断壮大企业,养活更多的工人,让工人们的工资更高,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自豪感和幸福感。

自公司成立以来,贾建斌就一直秉持这个原则。首先,他坚持优先招录企业周边村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造福一方为己任;其次,从不拖欠工人一份工资,以让他们拥有一种虽是私人企业,但像国家企业一样的稳定感、安全感。公司员工无论从事什么工种,他都一律平等对待,待遇平等、身份平等,公司内部关系融洽,职工配合默契,其乐融融。逢年过节,为工人发放各种福利补助,让他们享受到优厚的待遇,体会到企业的温暖。夏季,还会为工人提供防暑用的白糖、茶叶及一些药品,努力体现出人性关怀。为加强学习,他先后去清华大学学习深造,并将所学知识传给工人,定期和工人交流。因为,养活更多的人,是他一生的追求。

早在创业之初,父亲就谆谆教导贾建斌,一定要心怀感恩,克己奉公,居安思危,勇挑重担。为此,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慈善活动。汶川地震期间,他通过红十字会、县民政局、县工商联几次捐助,奉献爱心。

作为一位企业负责人,作为一位县人大代表,他时刻不忘,在自己富裕起来的同时,尽量去带动更多的人去发展,去致富。目前,企业已拥有职工90余人,人均月工资四五千元,这是他最为自豪和欣慰的。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白雪峰

责编 李京益